第四百零一章 天子躬耕-《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第(3/3)頁
亨利用自己的理解勉強解釋道:“就是對皇帝的祝福,只有真正受擁戴的皇帝才能得到如此祝福。你看,他們有不少人還跪下了,明明這么遠的距離連皇帝的臉都看不清。”
那人再次驚訝:“果真如此!這等卑賤行為,居然能引得中國民眾如此擁戴?”
亨利似乎隱隱抓住了什么,又搖頭說道:“不知道,這應該算是中國自己的文化吧!”
不光英國使節團在看,法國使節團也在看。
天子躬耕并不需要全部耕完,皇帝一般只需按照慣例走個過場就行。
事實上,這也算是南京時隔三百多年來,首次重啟天子躬耕。
因為永樂遷都以后,天子躬耕就在北京了。
皇帝躬耕結束。
“樂起,奏《三十六禾詞》!”
宮廷樂隊吹吹打打,開始奏樂,這個樂曲屬于古樂,有著祈求農事安穩的意思。
戶部尚書、順天府尹跪接耒耜、牛鞭,皇帝則登上觀耕臺,還要觀看三公九卿藉田。
大明新朝肯定沒有三公九卿,那就內閣以及各部院主官上來藉田,都是按照儀式典禮走個過場。
等整個藉田禮結束,皇帝來到慶成宮,聽禮部尚書林景裕跪奏終耕畝數:“啟稟陛下,此次藉田共一畝三分。”
按照舊制,還有賜茶、設宴、歌舞、雜戲等一系列活動。這些活動費時費力,而且沒啥必要性,被朱怡炅全部簡化。
所有流程走完。
鴻臚寺卿薛應成隨即大呼:“藉田禮成!”
“皇帝起駕回宮!”
朱怡炅乘輦回宮。
“咚!咚!咚!”
午門再次鳴鐘,宣告藉田禮儀正式結束。
先農壇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明清時占地面積很大,后來不斷被蠶食,如今不足200畝。內有慶成宮、太歲殿、神廚神庫、神倉、俱服殿等建筑。另有觀耕臺、先農壇、天神壇、地壇等四座壇臺。這些建筑,根據祭祀活動的不同要求分為宮殿建筑和功能性建筑,宮殿建筑主要是一些皇帝祭祀前后的更衣場所,祭祀后的慶功、犒勞百官的地方,以及祭祀太歲的殿宇等;功能性的建筑主要是準備和存放祭祀用品、親耕用品、耕田收獲的谷物院落以及先農諸神的神位,如神倉、神廚、神庫等。觀耕臺前有一畝三分耕地,為皇帝行“藉田禮”時的親耕之地,民間流行的“一畝三分地”的典故就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