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殿試-《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第(3/3)頁
皇帝這么一會兒下來,早都已經閱卷到十名開外了,而且前十名里,只勾了幾個圈,這是對閣部推選的名次不滿意啊!
兩百名殿試試卷,朱怡炅閱卷半天,才算看的差不多。雖然沒看完,但后面基本不用再看,因為一百名開外,基本寫的就有些讓人看不下去了。
朱怡炅將自己看到最好的幾篇再度閱卷一遍,這才提筆定下前三名,說道:“嗯,便在此拆封填榜吧!”
這是禮部尚書林景裕的工作。
林景裕上前將糊名從第一名開始拆開,同時張口宣布:
狀元:陳弘謀,廣西臨桂人。
榜眼:劉統勛,山東諸城人。
探花:高登舉,江西吉水人。
劉統勛這個山東士子,居然考上了榜眼。
這并非超常發揮,而是先前朱怡炅的考題太不當人。
至于狀元郎,朱怡炅原本沒聽說,現在卻是記住了。
因為這個陳弘謀的文章立意非常直白簡單,就突出倆字,務實。明顯是體會過民間疾苦,所以才能根據北方情況,因地制宜,狀元名號實至名歸。
歷史上,陳弘謀就是農民出身,甚至沒錢去考科舉,還是當地地主資助,而且陳弘謀為官,輾轉各地,施政治民都會因地制宜,盡量找出最合適當地的政策。
最重要的是,陳弘謀鼓勵商業,認為應該保障農業經濟的基礎上,盡可能發展市場商業,實現地方脫貧。
另一個時空的雍正元年,陳弘謀從會試兩百多名,一舉考到了殿試第九名,這還是其身份拖了后腿,可見其才能。
閣部大臣們相顧無言,又早有準備。
開國皇帝便是如此,當年老朱也是欽點了前51名進士,還順帶把無辜的考官全部凌遲處死。
拆封填榜沒花多少時間,林景裕寫完皇榜,又開始寫傳臚帖。
宮中女官將皇帝大印端來,讓朱怡炅在皇榜用印,這皇榜就算是具備效力了。
之后便是按流程來,皇榜送到奉天殿,交給專門負責此事的禮部官員,傳臚帖則送至鴻臚寺官員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