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孫嘉淦離京前被皇帝批了一個月的假,與家人好生團聚一番。今后,怕是連回南京的機會都沒有,必須常年在河南、山東兩省奔波。
朱怡炅與內閣商酌,正式頒布圣旨:
孫嘉淦升任河道總督,并加右都御史街,秩從一品,位同尚書。主管黃準治河要務,地方官員未有中樞旨令不得橫加阻攔。
這道旨意屬于保險措施,因為按著孫嘉淦的治河法子,必定對北方的民生經濟造成影響,那些渴望在北方做出政績的地方官肯定會有所不滿。
朱怡炅不光給予權力、任命,同樣也在孫嘉淦離京時承諾:“只要孫卿能治理好黃河,朕便許你直龍圖閣。便是孫卿死于治理黃淮水患任上,朕也會與你謚號追封,孫卿且放心的去吧!”
孫嘉淦非常感動,伏身高呼:“微臣謝主隆恩!”
與皇帝隨行的各部院大臣見此,都是既覺羨慕又感惋惜。因為孫嘉淦接下來什么事都不用管了,只用操心治理河道就行。
只不過,黃淮泛濫幾百年,哪是那么好治的。這人恐怕后半生都得在河道上奔波勞碌,甚至極有可能死在河道上。
朱怡炅送走了孫嘉淦,還順帶給其安排了幾個隨行副手。既是協助工作,也是跟其學習治水。
沒別的意思,治河并非朝夕之事,十年到二十年都算是一切順利的前提下。若是遇到麻煩,可能還要更久。
要是孫嘉淦因為奔波勞碌中途去世,這些副手也能迅速接他的班。
說來他現在其實算在給滿清、前明兩個擦屁股,而且不擦還不行。
光是前明、滿清兩代為保漕運,不斷修筑的堤壩已經是把黃淮河床壘積到了一個驚人的高度。
照這個速度持續下去,要不了幾十年,一旦遇到點特大降雨,黃河必定決口,甚至極有可能會大改道。
……
剛定下治理黃河的章程,孫嘉淦已于月前離京出發。
后宮。
“哇哇~哇哇~~”
伴隨陣陣新生嬰兒的哭啼聲,朱怡炅這個大明皇帝又當父親了。
同樣,也是大明的二皇子終于降生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