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位二皇子還是漢瑤混血,他的母親正是朱怡炅的瑤妃房三妹。 從朱怡炅當初帶著房三妹北上,御駕親征開始,不知什么時候就已珠胎暗結。而今十月懷胎下來,總算是給他和大明誕下了一個皇子。 看著懷中哭累,開始熟睡的兒子。那白凈柔嫩的小臉,眼睛都還沒有完全睜開。朱怡炅不由露出笑容:“我的好兒子誒!你可終于是出生了。” 確實終于出生了,畢竟這個妃子代表漢瑤結盟。 如今誕下皇子,不光代表大明有了二皇子,而且也代表漢瑤聯盟更加穩固。 不知不覺間,朱怡炅已是越發回不去當初了,連兒子出生都要想到政治。 不過這也沒啥奇怪,作為皇帝,他的后宮從來都是政治附屬品,甚至包括子女也得打上政治標簽。 滿朝文武幾乎聞聲而動,雖然只是妃子生產,但誰讓這妃子的身份太過特殊。 文武百官先是在內閣牽頭下恭賀皇帝,隨即勸諫皇帝早日冊立太子的奏章,便如同冬日雪花般呈遞到了皇帝的御案上。 因為二皇子已經出世,是時候該冊立太子,穩固國本了,同時也該盡早確立嫡庶之分了。 滿朝文武可以為了政治目的,請求皇帝納一個瑤妃,但卻絕不可能允許這個瑤妃的孩子入繼大統。 這并非歧視,只是單純政治考量。 朱怡炅認真思量一番,隨即提筆批復:“可。著禮部尚書林景裕全權著手安排冊立典禮。” 太子乃國家儲君,冊封太子的典禮肯定要由禮部來籌辦。不僅要籌辦,還要宣發天下,將典禮辦的漂漂亮亮。 天下人也確實需要這么一個太子,來進一步穩固人心。 好事成雙,工部尚書李伯遜上奏,南京紫禁城終于重修完畢。 歷時一年多,本來沒這么快的。主要還是開海以后,戶部手頭上有余錢了。 而且南京紫禁城這時也沒有完全毀壞,地基、大部分城墻都還在,只需拆除外圍那些亂七八糟的滿城。 而被康熙拿去修廟的龍柱、琉璃瓦片這些材料,重新拆回來就可以繼續使用,這些東西都結實得很。 大明沒有設立欽天監,所以還是由禮部來執行。先勘定一個黃道吉日,再由禮部著手安排典禮儀式,皇帝一家就可以正式搬去紫禁城居住了。 朱怡炅搬去紫禁城前,禮部這邊還得安排人手,提前搬去宮中灑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