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伊爾塞回至巴達維亞,并帶回中國皇帝的回復:
第一,中國皇帝同意將雪茄煙、新瓷出口給荷蘭人,但沒有賣出這兩樣商品的壟斷權。
第二,中國皇帝同意與荷蘭人聯手出兵,攻打呂宋的西班牙人,出兵時間三月底,約等于西歷的二月底。
時間上并不太趕,因為巴達維亞早已準備就緒,伊爾塞歸國甚至還正好過了個新年。
巴達維亞評議會對此還算滿意,雖然沒能拿到雪茄煙、新瓷的壟斷權,但只要趕走了西班牙人,獨霸遠東航道。
那這壟斷權基本上也算是板上釘釘,他們還能省下一筆給中國皇帝的錢。
總督茲瓦爾德克龍有些頭疼,因為中國皇帝只說了出兵時間,但卻絕口不提戰后分配問題。
這個伊爾塞難道都不知道與中國皇帝好好談談嗎?
自己不是已經給出了談判底線和談判權力。
事實上,并非伊爾塞不想談,而是朱怡炅懶得跟他談。
因為肯定談不攏,朱怡炅要的是整個呂宋,荷蘭人則想要馬尼拉。
呵呵。
與其談判桌上不歡而散,不如先把荷蘭人誆上。
等打下馬尼拉,荷蘭人要見好就收,還能撿點南菲律賓西班牙人的殘羹剩飯。
要是真敢動手搶,朱怡炅不介意再打一遍荷蘭人。
……
南方一片太平盛世。
除湘南、桂西在與土著少民打游擊外,整體沒有爆發大規模戰爭。
就算三月底朝廷要進兵呂宋,也是打的海外戰爭,而且感興趣的大多是東南沿海的海商。主要都是閩浙、上海、粵東,其余地方的百姓商賈基本都對此不感興趣,因為他們在呂宋沒有生意需求。
北方倒是已經快打出狗腦子,山西不說,劉儒漢正在瘋狂戰爭,兼并那些軍閥。
朱怡炅送去告知可能會有旱情的信件完全被當成了耳旁風,甚至于還讓劉儒漢產生了緊迫感。
一句話,三晉大地已經快打成了一鍋粥。
雍正這邊跟羅卜藏丹津同樣打成了拉鋸戰,羅卜藏丹津雖然兵力是清軍的數倍,但戰力不能說參差不齊,只能說是拉胯的都讓人沒眼看。
若非策妄阿拉布坦派了長子噶爾丹策零,帶著準噶爾的火銃騎兵前往助戰,都打不成現在這個樣子。
不過,噶爾丹策零也敏銳的察覺,戰場的清軍普遍戰力不強。而且騎兵數量大幅銳減,跟準噶爾的火銃騎兵對上,完全不是對手。
莫非滿清跟那位中原皇帝大戰,損失很大?
如此,那是不是準噶爾大蒙古的機會來了?
噶爾丹策零迅速將消息傳遞給了策妄阿拉布坦,但策妄阿拉布坦并未貿然大舉進兵,而是想了想傳令:“繼續盯著,不要讓羅卜藏丹津那個蠢貨太快敗亡。”
策妄阿拉布坦太小心了,甚至可以說的上是慫了。
歷史上,策妄阿拉布坦除了挑唆羅卜藏丹津這個弟中弟背叛滿清外,愣是不敢跟滿清正面打過一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