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整個東南沿海的海商都被地方官和市舶司動員起來。
歷史上上海雖是在一鴉后才正式開埠,但這時候實際已經是個小型港口了,有不少中國海商在此往返對日貿易。
朱怡炅手頭上的糧食既要防災,又要支持湘南、桂西地區的清剿戰爭,還有支援北方移民屯墾以及邊鎮的軍隊防線。
肯定不夠拿來打大規模海戰,那就只能從海商們身上想辦法。
內閣給出的方案是打下呂宋后,把呂宋的商業、港口等分批承包出去幾年的專營權,好讓那些海商捐輸助餉。
朱怡炅看到內閣方案,忍不住問道:“何不直接發行國債?”
王禮有些疑惑:“何為國債?”
朱怡炅說道:“國債便是……朝廷向百姓商賈借錢來辦事,等到了期限,就將錢連本帶利還給百姓。這可比錢莊劃算多了。”
王禮還未說話,剩下三個閣臣全都大驚。連忙開口勸阻:“陛下不可,如此國債絕不可濫發。正如陛下所言,此國債依賴的便是朝廷信用。若是只打一戰就發此國債,世人便會認為朝廷已無錢無銀。有心人知曉,屆時必定天下大亂,大好局勢毀于一旦啊!”
這話說的已經相當客氣!
在古代,朝廷的信用幾乎就跟廁所剛擦過的紙一樣,一文不值。
真要朝廷跟百姓借錢,能不能借到錢不提,百姓肯定會亂。
不僅百姓會亂,地方官府也要亂。
朝廷都輪到借錢度日了,那還得了?
王禮作為首輔,還考慮的更多:“陛下若要開此先例,難保后世不肖啊!”
說的很明白,要是朱怡炅這個開國皇帝發行國債打仗,那后代子孫就會有樣學樣。
若都是干正事還好,要像萬歷那樣……呵呵。
朱怡炅沒有堅持:“朕只是隨口說說,既如此,便照諸卿擬定的辦吧!”
并非所有制度都適合當下,后世的那些制度也是經過不斷改革適應才逐漸形成的。
內閣方案擬定,隨后迅速通過沿途驛站下發出去。
整個東南沿海各路海商聽聞朝廷要發兵攻打呂宋,出兵理由是呂宋的西班牙人屠殺漢民。
甭管什么理由,那些海商連猶豫都沒猶豫,紛紛踴躍捐資助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