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看起來把桂中、桂東都拿下了,但其實只能控制府城,地方上造反的兵此起彼伏,主力打散了就去山里打游擊。 反正廣西不缺山地,林大王被弄得焦頭爛額,平樂府這個鬧得最兇的被其階段性放棄。 還要朱怡炅為其擦屁股,一個爛屁股擦了快一年。 …… 大明建武三年,西元1724年。 十一月底。 朱怡炅看到了廣西巡撫與第三軍徐進的聯名奏章,奏報平樂府已經完成編戶齊民。 隨即朱批道:“閱。著樞密院、內閣論功行賞!” 批復過后,又立刻下達三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為免去平樂府一年賦稅。 這邊打了一年戰,必須讓當地百姓休養生息。而且這里人口損失嚴重,也需要靠這個來吸引毗鄰州府的漢民百姓移民充實地方。 第二道圣旨,則是宣布改廣西僮族為廣西壯族。 因為僮人之稱有歧視之意,漢書文字中,對僮人的描寫甚至多有犬字旁,而且僮還有奴仆之意。 改為壯族,音還是同音,但意義卻大不一樣。 第三道圣旨,卻是改了兩廣的行政區劃。 廣東的廉州府從此并入廣西巡撫轄。 從地理上,廉州確實本就該歸屬廣西。廉州于廣東,反而更像是飛地。 這也很好理解,因為廣西的壯瑤太多,占了全省八成。 歷代君王怎么可能放心? 所以必須全方位打壓,不僅僅要這些人為朝廷征戰,還要對其收繳重稅徭役,最后再從地理上將廣西變成內陸省。 沒有出海口,廣西又是山區地形,自然難以發展。 可以說,朱怡炅的三道圣旨,既是給了廣西壯族尊重,緩和漢壯之間的關系。 而且,廉州劃歸廣西,也給了廣西發展機會。 廣西至此獲得出海口。 先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