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只要明清戰爭一日不結束,明軍就得從朝鮮源源不絕吸血。 朝鮮拿個錘子強大起來! …… 朝鮮之戰告一段落。 廣西。 這里山區地形,崎嶇難走。漢人人口也少的可憐,僅占全省二成之民。 而且因為林大王先前造的孽,桂東漢人聚居之地,人口損失嚴重。 大量漢民不是死于兵災,便是逃難桂西,連桂林這個省城都被打成一片廢墟。 明廷中央派過去的廣西巡撫,只能暫時寄居梧州府城辦公。 只是寄居,未來肯定還是要變動的。 梧州緊挨著廣東太近,水運確實發達,但反而不適合作為省城。 徐進第三軍過去一整年,都沒有向西攻打州府,而是于平樂府全力平叛。 打了快一年,才算是將平樂府這片被林大王打爛的爛地給平了下去。 明軍也為此付出不小傷亡,不僅僅是在山里打游擊,還有這些兵們的毒箭,簡直防不勝防。 不過還好,平樂府不僅有僮人,還有瑤人。 大明皇帝納了個瑤妃,這不光是跟八排瑤交好,同樣也是與整個瑤部交好。 雖然各地瑤人互不相通,廣東韶州這片地,都出了八排瑤、過山瑤兩個不同瑤部。 但總歸也能攀扯上一些關系,而平樂府瑤人又與僮人交好,關系比之漢僮還要親近。 如此,再配合大明這邊的治民政策,也遠非滿清、林大王可比。 林大王只知道殺人,滿清又對少民長期采取高壓政策,甚至不惜主動出兵攻打來逼反他們。 靠著這個瑤妃帶來的政治作用,明軍先是取得平樂府瑤人的信任。又依靠這些瑤人的幫助與游說,連剿帶安撫。 不論漢人、僮人、瑤人,全都一視同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總算是在平樂府完成編戶齊民。 土司制度至此在平樂府不復存在! 明軍耗時一整年,看似只推了一個平樂府,但基層統治卻比之滿清和林大王還要更為牢靠。 滿清那是純粹與土司相互妥協,看似把這些地方拿下了,其實能實控的地盤并不多,土司掌控的地盤都是不受控的。 要不然滿清也不至于強推改土歸流,甚至還要逼著對方造反打仗。 古州苗人大起義,歷史上都驚動了滿清中央,連云貴總督都引咎辭職。 當時的云貴總督可是雍正心腹,上臺平叛的還是時任湖廣總督的張廣泗,而且直接封了個六省總督來平叛。 至于林大王,這廝就是個蠢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