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北京。
盛京關外、漠南蒙古諸部的勤王大軍進抵京師,總算是讓這剛剛建立起的宣統朝廷稍稍安心。
攝政王胤得到了兵力,原本還呈現觀望態度的直隸諸州府聞訊,紛紛望風歸附。
便連雍正鐵桿,直隸總督李衛也不例外。
李衛說白了就是個政治投機分子,投靠雍正也只是覺得對方有奪位希望,而且雍正用人只講才干,不講出身。
現在雍正跑去陜西,李衛全家都在直隸這邊,投明根本不可能,新帝又對其拋出了橄欖枝。
李衛的選擇本就人之常情。
剛剛坐穩攝政王位子的胤,此刻正召集一干心腹重臣,聚在乾清宮中開會。
這里是雍正先前的辦公場所,新帝登極自然也該在此垂拱聽政。
滿清小皇帝弘歷今年已經十四歲,已是懂事的年紀。此時身著一身不太合身的龍袍,在龍椅上坐立不安。
身旁坐著新晉皇太后鈕鈷祿瑾,雖是在安撫,但表情怎么看都帶著恐懼。
這位太后也是《甄傳》里面甄的原型人物,只不過歷史上她確實是乾隆生母,十九歲生的乾隆,還是滿清歷史上最長壽的太后。
戴鐸率先開口說道:“攝政王,而今天下時局,已成明強清弱之局。而太上皇又將我大清勁旅盡喪于河南戰場,偽明進占中原、山東之地,北京已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一旦南方兵糧齊備,必然會再度北上。屆時便是只來十萬兵馬,北京城也是萬萬守不住的。”
戴鐸明明是雍正的潛邸謀臣,現在居然投靠了胤。
真可謂造化弄人!
當然,這也是雍正自己埋下的禍根,戴鐸為其登極立下汗馬功勞。卻未得到任何賞賜,還屢受排擠,說不怨恨是不可能的。
歷史上,雍正登極不久就把戴鐸發配年羹堯身邊當差。年羹堯一死,戴鐸立馬被雍正打為貪官一同處死。
飛鳥盡,良弓藏。
胤所以沒有稱帝,反而擁立弘歷為帝。除了雍正傳位詔書外,便是戴鐸給的建言。
戴鐸告訴胤:“現在著急稱帝既不能得到支持,反而還會成為累贅。而立弘歷則不同,弘歷本就是皇帝阿哥,又是實質意義上的儲君。有傳位詔書作為背書,稍微運作一番,便可順理成章。而胤則趁機為攝政王,效仿清成宗多爾袞那般,挾天子,睡太……咳咳。”
后來也果真如此,相比直接篡權,那些八旗王公大臣的確更愿意擁立一個小皇帝。
嘗到甜頭的胤現在對戴鐸十分信任,雖沒有直接許以高官,卻已然開始常參機要。
胤點頭道:“戴先生所言有理,只是如今時局,我大清該當如何自處?還請先生不吝賜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