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儒漢說道:“今次請先生前來,卻是想與先生商議一番,這山西治政一事?!?br> 沈文鎬早有腹稿,隨即說道:“而今山西新平,無非選賢任能、編戶齊民、鼓勵農桑。還有,清除地方割據,那些人雖名義歸附大王,卻實為藩鎮。若任其存在,大王便如那昔日李唐皇室,必受反噬?!?br> 劉儒漢點頭道:“此言在理,只是那些人到底是聞我漢王名頭來的,實在不好現在就處理,此事還是得慢慢來。而且,那治理地方的人才又從何而來?先前那些地方官,一聽是我來了,不是跑了就是自盡,能像先生這樣輔佐于我的,著實太少了?!?br> 沈文鎬說道:“大王只要心中有數就行。至于人才,大可學那南明天子,讓各家大戶子弟出仕為官。如此,大王既可獲得人才,也可將這些大戶與我大漢綁在一起?!?br> 劉儒漢眼前一亮,撫掌贊道:”先生妙策,如此,這治下的官員便不缺了?!?br> 沈文鎬說:“只是大王還當謹記,此法只能用于一時。便是那南明天子,也都在稱帝以后立刻重開科舉。此舉既是收攏天下人才,也是在收攏那些土紳之心。大王一日不開科舉,那些土紳便一日不會真正認同大王?!?br> 劉儒漢說:”我曉得了,說起稱帝……不知先生以為,而今天下時局如何?部下將士都在勸我……本王更進一步,可這樣會不會顯得太過草率,顯得本王操之過急了些?” 沈文鎬一聽,頓時心頭一凜,知曉真正的肉戲來了,而且還是如此重大之事。 沈文鎬并未著急勸阻,從劉儒漢的話中他已經能夠得知,自家大王這是已經十分迫切的渴求稱帝了。 事實上,若非昔日自家大王地盤太小,僅有一個太原加沁州,恐怕早便稱帝了。 而且縱使如此,也是緊趕慢趕在太原來了個正式性的祭天稱王,還直接認了劉邦作為自己的老祖宗。 反正劉邦他老人家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個便宜子孫了,也不差他這一個。 至于現在,天下局勢已然是三帝并立,作為名義上已經割據一省的諸侯,劉儒漢自然早就不滿足于只是稱王了。 畢竟,四面八方都是皇帝,就他一個只是漢王,哪怕加個大字,也還是無端矮了一頭。 可稱帝就不一樣了,只要劉儒漢稱帝,那大漢便能瞬間得到與明清等同的政治地位。連他這個近臣謀土也能跟著水漲船鎬。 而且,最關鍵的是,沈文鎬也不好拒絕,就算他勸住了,也必定會遭到劉儒漢的厭惡,得不償失。 沈文鎬心中思定,說道:“山西初平,正是大王聲威日盛之時,而且明清大戰初定,雙方短期內都不會擅動刀兵。即便大王現在稱帝,南明與偽清也不會與大王徒增兵戈,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大漢?!?br> 說到最后,沈文鎬當即跪下,口中山呼:“臣恭請大王立進九五,以應天下萬民之心!” 這是在爭擁立之功了。 一旁,聽得一愣一愣的劉恪見罷,片刻才反應過來,跟著一起跪地鎬呼:“孩兒請父王登基稱帝!” 劉儒漢也才反應過來,連忙虛偽擺手道:“你們這……這是要害苦了我呀!” 劉恪還以為父親不同意,連忙就要再勸。 沈文鎬卻是迅速會意,說道:“大王既與那南明天子昔日邀約共治天下,那稱帝本就是順天應命,合乎大道。便是再苦,為了天下百姓,也請大王……不,是皇上勉為其難?!?br> 如此一說,劉儒漢終于徹底放下了心理包袱,同時心中暗道:這文人的嘴,還真就是能把死人都說活過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