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中國與日本宗屬關系早在前明萬歷年間就已確定。
豐臣秀吉死后第二年,他的繼任者德川家康便迫切的想要與明朝恢復邦交,甚至不惜自稱“嗟爾小國”,稱明朝為“天朝上國”。
幾經周折之后,于萬歷四十四年,萬歷正式派人冊封德川家康為“日本國王”。
現在,德川吉宗派遣幕府使節團前來中國修好,實屬正常。
不過,雖然德川吉宗被譽為江戶幕府的“中興之主”。
但實際上,德川吉宗統治下的日本,只能用一言難盡四個字來形容。
先是禁止民間土地私下租賃,想以此減輕土地兼并。可實際情況卻是,很多日本農民不把土地租賃給權貴階級,就會餓死。
于是,日本農民發動反對幕府的暴亂,德川吉宗被迫收回這個政令。
這還只是吉宗時期的一個縮影,還有包括先前提過的關于“鼓勵”武士賴債,不勝枚舉。
可以說,德川吉宗與乾隆非常相像。
兩人不僅都奉行鎖國政策,甚至乾隆某種意義上便是參考了日本幕府鎖國,只留一個廣州十三行,方便管理。
德川吉宗的“米之公方”雅號,也是因為其在位期間,無節制的對日本百姓加征賦稅。
成功在不到十年,便釀成席卷關西地方的大饑荒,就連江戶城都有百姓一揆。
這場“享保大饑饉”與三代將軍家光時期的“寬永大饑饉”、十一代將軍家齊時期的“天明大饑饉”、十二代將軍家慶時期的“天保大饑饉”,并稱為江戶時代“四大饑饉”。
依照慣例,日本使節團領隊大使必須得是一個名僧。
但室鳩巢是朱子學派,且還是那種極端分子,非常厭惡神佛宗教。并斥其為“國家大盜”,認為神道同圣人之道有矛盾。
所以室鳩巢的使節團沒有一個僧侶,全是朱子學派的日本儒生。
使節團從江戶出發至長崎,接了人以后再到鹿兒島傳令送信,最后輾轉來到浙江寧波港。
看到港口繁華,貨物堆積,室鳩巢不由感嘆:“果真天朝上國也!”
在寧波稍作補給,室鳩巢帶著使節團再度出發,從杭州灣入錢塘江。
進入運河,借著運河一路直達南京。
當在南京下船,室鳩巢已經被徹底震撼,先是南京巨城高墻威嚴。而且南京又是帝國都城,人口眾多,經濟繁榮,遠非日本江戶可比。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一路行來,中國境內寺廟、道觀數量稀少,教堂更是一個不見。
室鳩巢經過咨詢才知道,原來是中國皇帝將國內寺廟、道觀、教堂大半都進行了查封。尤其教堂,已經一個不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