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雍正元年。
五月。
南下大軍陸續往徐州城集結。
雖時間才至五月,但雍正已經等不了了。
應該,不是他等不了,而是南方局勢等不了了。前番督促隆科多出兵圣旨已下,湖廣方面必定已經出兵。
若北方繼續按兵不動,只怕隆科多部將獨木難支。
雍正只是想拿隆科多做個敲門磚,順帶損耗其實力,卻不是真的要其被打的大敗而走。
不過,這糧食到底還沒完全到位。目前集結于徐州的大軍只是先鋒部隊,主力皆為那三萬饒西北八旗、綠營,外加八千余的盛京索倫兵。
算上徐州張文煥自己收攏編練的那幾千漕軍,整個徐州已然云集有四萬大軍,且都是真正的偽清經制之師。
張文煥也已接到雍正皇帝的圣旨,令其南下掛帥出征,覺羅滿保只為其副手。且現在還未至徐州,還在直隸那邊坐鎮督糧。
不得不,雍正確實是有魄力的。既然下了由張文煥為帥的圣旨,那自然得給其充足的軍事指揮權。
雍正更是在圣旨中直言不諱:“張卿且只管放手施為,朕絕不會有半句置喙,后勤糧草也無需卿憂心。”
歷史上雍正雖軍事才能不高,但至少還算是知人善用。
青海叛亂,雍正全權放權給年羹堯,所有彈劾年羹堯的奏折全部留中不發,還寫信多加安撫。
張文煥這人雖聲名不顯,但你只需記住,這人是清初唯一從純粹武將出身,一路靠著戰功當到一地總督的,還一當就是十年。
岳鐘琪、年羹堯都是進士出身,還當了好些年的文官,后面才轉職兼任武職。比如現在的兵部尚書查弼納,這人也是以武將身份死在了與準噶爾的局部戰爭鄭
……
徐州大營。
張文煥正召集諸將議事,同樣也是安排各部將官相互熟悉,不至于出現臨戰不識友軍,亦或是指揮不靈的情況。
這些西北綠營對張文煥還算比較客氣,畢竟都是同籍鄉黨,那些滿洲八旗亦是給面子,沒有刻意頂撞過張文煥。
只那些索倫兵非常麻煩,包括這次開會,那些索倫兵的將官也完全不理會張文煥這個大帥。
西北綠營總兵官曹第率先開口道:“大帥,末將以為,我軍此番可走水路,經運河南下,先行攻取偽明之淮安。”
“末將聽聞,偽明于淮安府統兵大將不過是個第七軍軍長于可成,此人于偽明軍中名不見經傳。只去年才在攻略淮揚一戰中嶄露頭角,并無任何過人戰績。”
“我軍四萬大軍南下,必可輕取淮安。”
曹第話音一落,在場諸將盡皆贊同點頭。
時至今日,清廷對大明那邊的軍制已不復當初的一無所知。首先這軍制上,清廷已然知曉,明軍最高軍事單位是叫軍,統兵將領稱軍長,似與將軍同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