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明建武元年,公元一七二二年。
三月十六。
朱怡炅正式登基稱帝,這大明也算是真正意義上復國了。
前面的監國終究名不正言不順,且從最初的草臺班子走到今,不可謂不讓人唏噓。
朱怡炅稱帝后,第二日便以大明子身份,正式下旨昭告下:定都南京。
與正式定都一道的,還有大封群臣的封賞圣旨,而今大明也算是雄踞兩省半了,若算上林俊這個聽封不聽調的大明征南大將軍,那基本可以算是東南半壁盡在明廷之手了。
這些昔日于微末之中,不惜冒著抄家滅族風險追隨的文臣武將,也是時候該給一些回報
大封群臣,分配利益,歷來都是開國帝王必行的流程,也是真正奠定國朝根基的必要手段。
朱怡炅這次十分豪氣,不僅僅是大封群臣,光是世襲侯爵就封了四個出去。
其中,楊恭的福寧伯正式晉封為勇毅侯,鄭定瑞則改封為昭武侯,雖還是侯爵,卻是世襲罔替。
朱怡炅索性趁著這次大明開國,正式下旨定下規矩,大明所有爵位,除有特殊恩旨外,一律不得世襲罔替,全部減等襲爵,直至減為庶民為止,僅開國功臣特許三代之后再減等世襲。
并且,朱怡炅還專門下旨,后世帝王不得再封世襲罔替爵位,將此直接作為祖制記錄下來。
一句話,老子可以干,但你們不校
當然,朱怡炅也并非完全絕了下面爵位的口子,雖然減等世襲,但只要這些饒后代能立下于國有益的大功,還可保級抬級。
這個規矩同樣也適用于皇室,便是未來的親王也是一樣,除非立大功,否則都要減等世襲,皇帝也不能無功給人保級或者抬級。
反正朱怡炅是不想自己的大明還像前明那樣,每年花大把的財政去養一群造糞機器。
文官方面,王禮和梁文煊這兩位內閣輔臣亦被封侯,畢竟是文官一把手,不封侯恐怕壓不住武將。
朱怡炅的大明雖是以武立國,但若是武將過于強勢,那就會導致國家失衡,不利于統治。
不過,朱怡炅還是在祖制里記下,后世君王無軍功不得封侯。
現在是開國,文武要控制,但等到大明傳于后世,國家穩定了,那就得立下規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