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秦人所需,天下人所需,實是安穩。匠人欲少徭役,農夫欲能耕其田地,商賈欲關稅輕而無盜賊,士人欲暢讀圣賢典籍而無所禁。 若能如此,誰欲反之? 許諾分關中之田與諸降卒,其將從之,倒戈而攻暴秦,乃復牧野之舊事。” 如果說第一條理由是分析誅殺降卒的后果,那么他說的這第二條,便是在說明不誅殺降卒的好處,以及處理辦法了。 即使原本心中對殺降堅定不移的那些將領,此時都紛紛開始動搖。 哪怕是最早提出殺降建議的龍且,面露猶豫,想著等陳洛說出第三點理由,自己再決斷要不要堅持殺降的提議。 看到周圍眾人漸漸被自己給說服,從神色來看,至少有一半人是開始支持自己不殺降的決定。 陳洛深吸一口氣,揉了揉下巴道:“至于我反對殺降的理由其三,便是非不為,實不能也。 秦軍降卒近萬,我軍亦不過兩萬余,若欲盡殺之,能用何法? 若以刀兵加其身,恐刃卷而勠未盡;若掘坑而埋之,或秦援至而坑未深。且秦卒未縛,皆能行,欲皆殺之,需兩日。 待事定,濮陽早有備,城堅且秦軍心齊,我軍攻之難下,恐日久生變矣?!? 他最后的論點又歸于實際,提出了殺降的最大問題,是需要不短的時間才能完成。 項羽手下的楚軍尚且才兩萬余人,就算這里放的是一萬頭豬,他們恐怕殺個三天三夜都殺不完。 而且現在楚軍最缺少的就是時間。 若是戰敗的秦軍士卒逃回去,通報了這里的消息給濮陽守軍,那么對方定然是不敢再出城和楚軍作戰了。 面對依靠堅城鎮守的秦軍,那么他們想要取得勝利的難度可以說是增加極多。 眾多將領面面相覷,接著將目光投向項羽和龍且。 龍且是首先提出要坑殺降卒的人,而項羽則是能最終拍板做出決定的人。 此時,龍且嘆了口氣,拱手道:“陳左尹所言如黃金那般珍貴,如山岳那般不可動搖,讓我如飲下甘美的瓊漿那樣恍然醒悟。難道我還能說出什么反駁的話語嘛?” 見到龍且都被說服,哪怕仍有想坑殺降卒的人,都不可能再跳出來發表自己的言論。 陳洛笑著說:“龍將軍言過了,我這也不過是一家之言而已。雖然我和您之前的看法相悖,但相信我們都是為了大楚著想,并無私心的?!? 當眾駁回了龍且的提議,而對方又認可了自己的看法,那么他還是要給個臺階讓龍且下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