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要說這國運呀,除了陛下,也就咱莊稼漢最能知曉!這土肥不肥,天氣好不好,還不是看一眼就知道的事兒?” 年輕人說著,給劉辯端了一碗水,見他手上有泥土,便喂他喝了下去。 “哎,今年開年天雖不錯,但就怕有蟲災啊。” 李老伯飲了一碗水,有些擔憂地說道。 劉辯聞言深以為然,蟲災的確是東漢末年的首要災害之一。 “老伯我曾讀到過一種防治蟲災的辦法,等秧苗長成之時,用石灰、稈草灰篩成細粉,灑在禾谷之上,蝗蟲便不會去吃。” “還有一法,可在莊子內飼養雞鴨,也可捕食蝗蟲。” 劉辯說完老伯點了點頭。 “第一個法子倒有些苗頭,老頭子我會立刻上報莊長的,但是第二個嘛,人都吃不飽了,哪還有余糧喂雞鴨?” 劉辯聞言,也只能默默記下,畢竟蝗災可不是鬧著玩的,一旦成形,只怕是會將大漢根基徹底吃干抹凈。 “老伯可知飛蛾撲火?其實那蝗蟲亦然,蟲災將起之時,可派人夜間巡查,田間挖坑后豎起火把,等那蟲兒過來被火燒滅后,再埋入坑中。” “哎呀娃兒,你是何處來的學子?怎的有如此多辦法?你在這里等著,我這就去稟告莊長,好叫你娃兒也有個差使。” 李老伯說罷便要起身,此刻一匹飛馬從遠處奔來,騎馬的兵士將一封信交在了張常侍手中。 張讓自然不敢怠慢,立刻拆封讀信。 “陛下!陛下!大喜啊!青州大捷!” 張讓一面喊,一面順著田畝奔了過來,喊聲之響,讓跑出十幾步遠的李老伯也止住了步子。 劉辯接過信件一看。 “臣,曹孟德,三拜九叩。” “臣得陛下天謀之恩,不敢攬功。” “臣初入青州,便與黃巾賊徒大小奮戰十余場,盡皆大勝,然,賊徒之中不乏純善百姓,孟德不忍棄陛下子民于不顧,乃分軍糧于民,民盡歸心陛下。” “但臣所帶軍資有限,未敢輕動,曾書信與青州太守,然太守雖資軍于臣卻奈何賊徒反攻,正當困頓之時,陛下遣天軍至此,以解臣燃眉之急。” “王越將軍勇猛異常,卻仍有仁心,匹馬單騎殺入敵營陣斬敵首之余,不曾亂殺婦孺,而以陛下天威示之,遂賊軍盡歸陛下。” “經臣初步統計,賊寇之眾約有四十余萬,其中婦孺、稚童、老者所占半數,臣已請王將軍輕裝簡行,先行回京,望陛下早作裁斷。” 劉辯看了信十分滿意,但對四十萬人的安置起了擔憂。 “張讓,拿地圖來,只要京都左近的。” “遵旨。” 張讓滿面的喜色,讓小太監跑回了馬車中出去地圖。 不一會地圖便到了劉辯手中。 他看著洛陽所在的司隸州一時間有些舉棋不定。 “陛下,上洛郡上接雍州,下達荊州,既可馳援洛陽,亦可對豫州用兵,乃是上上之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