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辯聽了童淵的話,順著地圖看去,上洛郡就在洛陽左側(cè),的確是上佳之選。 “不知當(dāng)?shù)乜扇莸孟逻@四十萬之眾?” “容得下的陛下,黃巾之災(zāi)加上士族圈禁,當(dāng)?shù)氐耐逶缫寻徇w,再加上歷年旱、蟲兩災(zāi),流民便是有一小半從那里來的。” 劉辯聽了張讓的話,雖然說的是那個理,但就是越聽越氣,恨不能踹他一腳。 “陛下?” 李老伯怔怔地指著劉辯,劉辯瞧了過去,老伯立刻縮回了手指,跪倒在地,他這一跪,田里所有的莊稼漢全部跪倒在地。 劉辯見狀立刻把手中地圖交給了童淵,隨后把老伯扶起來,“快起來,我大漢的江山還要靠你們這些莊稼漢養(yǎng)活嘞!” “陛下,草民不敢啊!” 劉辯那能犟得過常年勞作的老伯,撲通一下,他又跪進了泥地里。 “諸位,起來!朕有話要說!” 劉辯無奈,好了一嗓子,在場的眾人聽到皇帝下令,盡皆保持著立刻能跪下的蹲姿。 劉辯看了只好搖了搖頭,“你們是我大漢的衣食父母,更是我大漢的子民,朕要你們站直了!” “沒有你們辛勤勞作,哪里來的高官厚祿,哪里來的五谷豐登?” “朕從光武先帝,學(xué)治國之道,于民一篇,先帝只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是何意?就是說,大漢待老百姓好,大漢便好,大漢對老百姓不好,這天下是否姓劉猶未可知啊!” 劉辯說完,身后的臣子嚇得盡皆跪倒,可地里的莊稼漢們卻漸漸挺起了腰板。 “快!記下陛下之言!” “在記了!” 蔡邕撥開了袁滂的手答道。 “朕,當(dāng)效仿光武先帝,效仿高祖皇帝,更要效仿三皇五帝,善待爾等,今日朕便借你們勞作之地處理政務(wù),不知可否?” 劉辯說罷,不顧身份,對著一眾莊稼漢拱手行禮。 這一下讓這群漢子有些發(fā)愣,皇帝說了不讓跪,卻又學(xué)不來文人作揖,只要不住地鞠躬行禮。 “張讓,老師,我們席地而坐,繼續(xù)討論。” 劉辯說罷,走上了實地,腳上的泥水很快便被春風(fēng)吹干,他卻渾不在意。 “我基本同意老師的安排,張讓,快馬急行,讓孟德直接帶人前往上洛郡,可不來見朕,且百姓到地后,當(dāng)整合當(dāng)?shù)匚措x開的百姓,重新編撰戶籍。”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操之過急,若無可用之人,只怕反倒添亂一場。” 唐瑁立刻跑了過來,說道。 “國丈定有辦法,直說無妨。” “臣聽聞潁川荀氏有一對叔侄,乃是輔國良臣,臣愿書信一封,請他二人入朝為官。” “準(zhǔn)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