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32章 全部都在向蘇長安請教問題 文會之上,周先生與何先生兩人的爭論結束。 最后也沒分出個一二三,反倒是引來了其他問題的爭論。 因二人爭論風向引到了仁義禮學的事情上,更是牽扯到了道學的“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于是一名來自禹州比較推崇道學的老夫子接著就說了句‘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也就是大道被拋棄了,才彰顯出仁義。智巧出現了,才會產生虛偽狡詐。父子、兄弟、夫妻不和的時候,才會顯出孝慈。國家昏亂的時候,才會出現忠臣。 這位老夫子并非是反對禮學,而是反對社會上濫用禮學,從而做出有禮無德,卻打著“仁義”的旗號胡作非為、危害大眾。 但儒家學派的夫子們,還是不樂意聽的,固然這位老夫子不是反對禮學,但卻提倡道家的順其自然,而儒家本就提倡‘授人于禮,再授五德’這便是提倡教人做人的基礎禮法,若是你不去教授于人,那些性本惡之人如何悔改,又如何讓惡人迷途知返。一味追求順其自然,只會讓惡更惡,善都有可能轉為惡。 學問之爭,永遠都是說不清道不明的。 畢竟每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 而整個講堂內,也是越來越議論紛紛。 只是 與那些議論截然相反的是. 蘇長安這邊,卻是與整個講堂內畫風截然不同的場面。 小小的桌子上,此時已經堆滿了吃的。 有夾了肉沫的肉夾饃,也有曬好的肉干,甚至還有一小節人參,螃蟹之類的,至于其他的更是完全算不過來。 這么多吃的,蘇長安其實是汗顏的。 因為被莫名其妙被投喂了這么多吃的,雖說是大家的善意,但也實在是太多了! 不過想到剛剛更多,還是牧序老爺子看不下去,全還了回去,否則便是足足兩大桌! 剩下的都是些長輩們送的,不好退了,于是也就只能留著。 但想到這是長輩們給自己的善意,是福氣,自己應當惜福。 蘇長安也就索性不去多想什么,道了謝后,就開始吃起來了。 那邊爭論‘禮學’‘道學’。 蘇長安這邊卻是大快朵頤。 實在是看著有些怪異。 但偏偏,講堂之內的人也好,或是外邊那些學子們也罷,愣是無人覺得蘇長安這樣不合時宜。 反倒一些長輩們看著蘇長安這樣吃,滿臉欣慰與憂心。 更何況,蘇長安吃東西的樣子,實在好看的厲害。 這就再次讓那些初次見到蘇長安這樣子的外鄉學子們感慨萬分,只覺得那句‘好看的人做什么事兒,都是好看的’還真是有道理的。 聽夫子先生爭論之人,自是用心去聽,有些乏了,就看看長安小姐吃東西這別具一格的精致景色。 何樂而不為。 尤其蘇長安那吃相,雖然看著有些粗俗,可是偏偏蘇長安吃起來卻是那般的令人看著垂涎不說,更是驀然間有了食欲。 所以. 講堂內其實不少人都在悄悄吃著東西。 這就包括了剛剛被牧序點名批評了好一陣的李維。 李維手上拿著胡餅,吃著水盆羊肉,也學著蘇長安那樣不去在乎什么形象之類的,大快朵頤。 一邊左紹翁看著這位比他小了許多年紀的好友,笑著說道:“慢點兒吃。” 李維搖搖頭,皺著眉看向左紹翁:“快點兒幫我一起吃啊。兩大盆呢,我怎么吃的完。” 左紹翁搖著頭:“我可不吃,我家娘子給我做了些包子,等餓了我再吃。” 不過說完,左紹翁抬眼看了眼周圍那些如李維一樣,桌上放著外邊買了吃食進來的才子才女們,無奈一笑道:“誰讓你專門跑去給長安小姐買這吃食的,人家桌上本來吃的就多,要的就是一份心意,結果你硬是跑去買了,開了先例。” 李維將胡餅揪著羊湯吃下肚后,美貌呈八字:“左兄這馬后炮放的,當時伱怎么不攔著我,而且你又不是沒看到,那些外鄉人送的一個比一個厲害,尤其那邊那個李子陽,甚至都送了螃蟹過去,他打的什么主意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京城學子如何能輸,我自然要帶頭了。” 左紹翁無奈苦笑:“祭酒大人教訓你,還是教訓的不夠。” 不過看著李維吃飯樣子,皺了下眉頭后說道:“慢點兒吃,別忘了等下還是考試呢,別到時候吃撐了影響考試。” 李維苦惱:“那看著長安小姐這樣吃,餓了呀。” 左紹翁搖搖頭,但想到李維如今也不過十九,總歸還年輕,所以笑了笑不再多說什么。 只是回頭看看國子監入口方向,心中想著試題何時送來的事情。 雖然并未提前說了這事兒。 也只是今夜他們到了國子監后才聽聞的,說是這次文會會有一次小考試,雖然說法是牧大祭酒為這個考試添了個彩頭,為眾學子冬科助興。 但國子監內的每一次考核,牧大祭酒都不理會,從來是夫子先生們,頂多荀司業操刀主持。 牧大祭酒何時主持過。 能讓牧大祭酒親自做主考官的,唯有每年兩次科舉文科。 所以今夜科考,是否真是為這文會添的彩頭,不言而喻。 …… 崔鈺兒坐在崔俞身邊,當下手上拿著被退了回來羊肉,不過她吃起來很是斯文,也不去像那些其他女子們偷偷學蘇長安吃東西,結果東施效顰模樣。 只是自己吃自己的,不過目光卻是看著就在蘇長安身邊的貓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