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巍巍大唐:開國正文第十六章激戰(zhàn)長江——平定江淮在權欲和野心的驅使之下,最終,不甘寂寞的輔公祏,還是無法抵擋住誘惑,走上了一條起兵反唐的不歸路,于武德六年八月,僭號稱帝,公開與唐王朝決裂。輔公祏自立為帝,這是在向李唐王朝發(fā)出宣戰(zhàn)的信號,表示自己要與唐王朝平起平坐,準備在江淮建立割據(jù)政權,不想再當李唐的附庸了。 顯然,輔公祏此舉,是典型的冥頑不靈,逆歷史潮流。要知道,唐王朝的終極目標,是要一統(tǒng)天下,任何人都不能阻擋。況且,沈法興、李子通相繼覆滅,杜伏威入朝,江淮并入大唐版圖,已是板上釘釘之事。以輔公祏一己單薄之力,怎能抵擋住大唐的百戰(zhàn)之師,無疑是自取滅亡,不自量力。 對于輔公祏的公開叛唐之舉,唐高祖李淵自然不能無動于衷,決定采用軍事征討的手段,解決江淮問題,一舉滅掉輔公祏這個南方最后的宿敵。于是,唐高祖當即作出部署,迅速調遣軍隊。 輔公祏稱帝自立的當年當月,武德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唐高祖李淵下詔,兵分四路,以趙郡王李孝恭為主帥,李靖、李世勣、黃君漢等名將輔助,共同率軍,討伐輔公祏。這樣的將帥陣容,云集了李唐王朝數(shù)一數(shù)二的開國名將,除了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有這個“待遇”外,估計就是輔公祏了。 由此可見,這一次,唐高祖李淵是下定決心,徹底消滅輔公祏反唐勢力,實現(xiàn)唐王朝對江淮地區(qū)有效的管理與統(tǒng)一,從而統(tǒng)一江南,飲馬長江。由此可見,此番出兵,唐廷是勝券在握,相信一定能馬到成功。 面對唐王朝的四路大軍,輔公祏不想坐以待斃,任人宰割。當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憑借自己手中的兵力,若要與唐軍對抗,勝算幾乎渺茫。但是,輔公祏畢竟是一位亂世梟雄,見的大場面多了,仍然想賭上一把,和唐軍拼一拼。因此,輔公祏打算,先下手為強,趁著四路唐軍到來之前,主動出擊,搶占先機。 什么叫先下手為強呢?輔公祏的計劃,在唐軍主力趕來之前,自己率軍四面出擊,進攻被唐軍控制的城池、軍鎮(zhèn),搶占一些地盤,作為與唐軍對戰(zhàn)的根據(jù)地;即使最后戰(zhàn)敗,也可以退守割據(jù)一方。 很快,輔公祏就開始有所行動了。武德六年九月,輔公祏派遣手下將領徐紹宗、陳政通,領兵分別進攻海州、壽陽。沒過多久,輔公祏麾下大將張善安,暗施毒計,殺害了唐朝黃州總管周法明。 前文說過,輔公祏稱帝后,為了增強自身的軍事實力,積極尋找外援。就這樣,輔公祏鎖定了當?shù)氐囊晃桓顡?jù)豪強——張善安。于是,稱帝后的輔公祏,主動與張善安連兵,并任命其為西南道大行臺,二人結成了同盟。不久,這個張善安,便暗施冷箭,殺害了唐軍的一位大將——黃州總管周法明。 武德六年十一月,唐朝黃州總管周法明,率軍進攻輔公祏所部。面對唐軍的攻擊,輔公祏派遣手下大將張善安,前去抵擋唐軍。于是,張善安領兵屯扎夏口,與周法明互相對峙。 當時,唐將周法明率領軍隊,駐兵于荊口鎮(zhèn),準備發(fā)起反擊。思來想去,張善安想了一個陰招,打算策劃一場刺殺,趁唐軍不備,行刺主將周法明。很快,張善安挑選出了數(shù)名刺客,讓他們喬裝成漁民,乘坐小船,混入唐軍艦隊之中,尋找目標,進行刺殺。 那個時候,周法明正在戰(zhàn)艦的甲板上飲酒,毫無防備,不知道張善安會搞暗殺。所以,唐軍上下渾然不知。張善安派出的刺客,慢慢靠近唐軍戰(zhàn)船,突然躍上甲板。周法明猝不及防,不幸遇刺身亡,刺客卻逃之夭夭: 黃州總管周法明將兵擊輔公祏,張善安據(jù)夏口,拒之。法明屯荊口鎮(zhèn),壬午,法明登戰(zhàn)艦飲酒,善安遣刺客數(shù)人詐乘魚鰈而至,見者不以為虞,遂殺法明而去。 然而,所謂一報還一報。張善安用卑鄙下流的手段,暗殺了唐軍大將周法明。不久,相同的命運,也降臨到了張善安的身上。原來,唐軍安撫使李大亮,略施小計,誘降張善安,將其一舉生擒,并擊敗其部眾。唐軍擊敗張善安部,對于輔公祏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等于是折斷了輔公祏的一條臂膀。 武德六年十二月,唐將李大亮率軍進擊洪州,攻打張善安。雙方隔水列陣,可以互相喊話。這個時候,李大亮開始和張善安打起了攻心戰(zhàn),瓦解他的心理防線。因此,李大亮向對面的張善安傳話,讓他認清形勢,諭以禍福。果然,攻心戰(zhàn)起作用了,張善安的內心,開始出現(xiàn)動搖。 張善安也不傻,唐朝和輔公祏,誰的胳膊夠粗,拳頭夠硬,一目了然。輔公祏和唐朝對抗,簡直就是找死。張善安覺得,還是給自己留條后路吧,沒有必要給輔公祏殉葬。緊接著,張善安作出回應: 善安初無反心,正為將士所誤;欲降又恐不免。 看到張善安作出回應,李大亮覺得目的達到了。當務之急,是要穩(wěn)住張善安,讓他放松警惕。于是,李大亮假意作出承諾:“張總管有降心,則與我一家耳。”只要張總管你肯歸降大唐,從此以后,咱倆就是一家人。 得到了李大亮的承諾,張善安放下心來。隨后,為了打消張善安的顧慮,李大亮獨自單騎渡河,來到張善安的軍營。見到了張善安的面后,李大亮握著他的手,噓寒問暖,表現(xiàn)出一副關心的樣子。 本來,對于是否投降唐軍,張善安還心存顧忌,擔心唐朝會秋后算賬。現(xiàn)在,見到李大亮敢于單騎過河,與自己會面,足見唐軍的“誠意”。因此,張善安十分高興,決定向唐軍投降。 不久,張善安帶著數(shù)十名騎兵,與李大亮一道前往唐營。等進入大營軍門的時候,李大亮讓那幾十名騎兵在營門外等候,自己則拉著張善安進入營帳,一張?zhí)炝_地網,正向張善安撒來。 入營后,李大亮開始和張善安聊天,閑話家常,表現(xiàn)得非常隨意。但是,時間一久,張善安發(fā)現(xiàn)有些不太對勁了。雖然,李大亮表面上在和自己攀談,卻只字未提受降事宜。張善安越發(fā)感覺情況不妙,便想離開唐軍大營。于是,張善安站起身來,準備告辭離去。可是,為時已晚。 這時,張善安深入唐營,已經是李大亮的甕中之鱉,哪能讓他輕易跑掉。看到張善安要走,李大亮突然一聲令下,事先埋伏好的唐軍武士,一擁而上,將張善安拿下。跟隨張善安一同來到唐營的數(shù)十名騎兵,此時被擋在大營門外,得知里面情況有變,急忙嚇得扭頭就走,返回本部大營。 當?shù)弥獜埳瓢脖磺艿南⒑螅瑥埳瓢驳牟勘姡粋€個都無比憤怒,認為唐軍出爾反爾,明明答應了接受投降,現(xiàn)在卻無故扣下張總管。由此可見,唐軍毫無誠意。經過商量,張善安麾下的將領們,當即整合兵馬,悉數(shù)來攻,向唐軍大營步步緊逼。面對張善安部眾的大舉來犯,李大亮不慌不忙,再次使出了離間計,派人告訴那些敵兵、敵將: 吾不留總管。總管赤心歸國,謂我曰:“若還營,恐將士或有異同,為其所制。”故自留不去耳,卿輩何怒于我! 李大亮故意編織謊言,告訴張善安的部眾,我并沒有扣押你們張總管,是他自己誠心歸附大唐,自動留在我營中。并且,他還對我說,他擔心回營之后,將士們會有異動,對自己不利。所以,是張善安自己賴在唐營不走,你們?yōu)槭裁捶炊治遥±畲罅凛p描淡寫的幾句話,就把鍋甩給了張善安。 聽了這么一番挑撥離間的話,張善安的部下,竟然信以為真。這些地方軍閥的部隊,大部分都是行伍出身,頭腦比較簡單,更無法考證此話的真實性。再聯(lián)想起張善安近來種種的反常表現(xiàn),眾將士覺得,張善安很有可能將大家出賣了,紛紛破口大罵:“張總管賣我以自媚于人。” 既然張善安如此不地道,大家伙又何必繼續(xù)為他賣命。緊接著,張善安的部眾,瞬間一哄而散,四散潰逃。見到敵軍作鳥獸散,李大亮認為,機會難得,下令唐軍大舉追擊,虜獲甚眾,擊敗了張善安所部。 作戰(zhàn)獲勝之后,李大亮將張善安押送至長安,交由唐高祖李淵處置。這個時候,出于求生的渴望,張善安發(fā)揚了巧舌如簧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唐高祖面前狡辯,聲稱自己“不與輔公祏交通”,與輔公祏沒有一毛錢關系。 估計,唐高祖可能覺得,張善安就是一個小嘍啰,殺了他,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太掉身價。因此,唐高祖故意揣著明白裝糊涂,赦免了張善安的死罪。但是后來,唐軍平定輔公祏,搜出了張善安與輔公祏往來的書信,發(fā)現(xiàn)他一直與輔公祏聯(lián)系緊密。所以,張善安在劫難逃,被論罪處死。 原本,輔公祏派遣張善安領兵前往,意欲擋住唐軍的進攻。萬萬沒有想到,唐將李大亮略施小計,便誘捕了敵將張善安,擊敗其部眾。張善安兵敗被擒,等于斬斷了輔公祏的一條臂膀,失去了一個強大助力,沉重打擊了他的軍事實力。輔公祏剛剛起兵反唐,出師不利,使得全軍士氣低落無比。 在唐軍主力到達江淮之前,輔公祏一直在與唐朝的地方守軍,小打小鬧。并且,還收效甚微,損兵折將。輔公祏連唐軍的地方部隊都對付不了,更別說是那四路唐軍主力了。不久之后,趙郡王李孝恭指揮的四路唐軍,趕到江淮戰(zhàn)場,迅速對輔公祏的江淮軍發(fā)起進攻,輔公祏的厄運來了。 武德七年正月,李孝恭率領所部唐軍主力,直撲樅陽,展開了對輔公祏守軍的進攻。當時,駐守樅陽的是輔公祏麾下的一員別將,姓名不詳。結果,李孝恭統(tǒng)領唐軍,不費吹灰之力,擊破此地的輔公祏守軍,順利攻取樅陽。仗還沒有正式開打,輔公祏就被唐軍來了個迎頭痛擊。 僅僅不到一個月,武德七年二月,輔公祏派出軍隊,圍攻猷州,企圖挽回正面戰(zhàn)場的損失。輔公祏大軍圍城,猷州刺史左難當嬰城固守,抵御敵軍進攻。關鍵時刻,先前設計智擒張善安的唐軍安撫使李大亮,引兵突然從輔公祏部的側翼出擊。可想而知,江淮敵軍沒有防備,又被打了個大敗。 江淮軍戰(zhàn)敗,趙郡王李孝恭抓住時機,舉兵攻打鵲頭鎮(zhèn),氣勢如虹,一舉將其攻克。輔公祏連續(xù)遭遇失利,兵馬節(jié)節(jié)敗退。與此同時,唐軍則趁熱打鐵,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追擊、反攻作戰(zhàn)。 譬如,武德七年二月十二日,唐軍的行軍副總管權文誕,率軍于猷州大破輔公祏余部,攻拔枚洄四鎮(zhèn);三月十六日,趙郡王李孝恭率領唐軍,大敗輔公祏于蕪湖,攻取梁山三鎮(zhèn);三月二十一日,唐將任瑰攻克揚子城,廣陵城主龍龕舉城投降;三月二十八日,李孝恭引兵襲破丹陽。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唐軍在趙郡王李孝恭的率領下,一路順勢而下,所向披靡,屢屢擊敗輔公祏的江淮軍,攻關奪寨,斬將搴旗。唐軍將士勢如破竹,接連收復了蕪湖、丹陽等軍事重鎮(zhèn)。可以說,輔公祏下轄的大部分地盤,皆被唐軍攻占。也就是說,輔公祏能控制的地盤,其實所剩無幾。 照這個態(tài)勢發(fā)展下去,輔公祏的覆滅,只是遲早的事情。所以,輔公祏覺得,不能再這樣被動挨打下去,打算奮力一搏。即使輔公祏清楚,最后的結局必敗無疑,也要讓唐軍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因此,輔公祏的計劃,揚長避短,集中手中優(yōu)勢兵力,攻擊唐軍相對薄弱的一處,與其決戰(zhàn)。 于是,輔公祏首先出動了三萬水師兵力,屯駐于博望山一帶,由其麾下將領馮慧亮、陳當世二人率領。同時,輔公祏又布置了兩萬步騎兵,命將軍陳正通、徐紹宗統(tǒng)領,陳兵于青林山;并且,輔公祏專門下令,全軍水師布于江面之上,以鐵索相連,阻斷江上交通;另外,大肆修筑月城,延綿十余里,又在江面以西設置營壘。這些軍事工事,連成一片,以此與唐軍對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