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章 西北狼煙(1)——河西歸唐-《巍巍大唐:開國》


    第(1/3)頁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中原大地群雄逐鹿,你方唱罷我登場。在這樣一個風云際會的亂世,李淵父子脫穎而出,占據關中,最終開創大唐帝國。為什么唐高祖李淵可以最終成為歷史的勝利者,成就一番帝王大業?

    除了李家父子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因素,那就是唐高祖李淵具有過人的膽魄,以及審時度勢的政治眼光。身處亂世,如果沒有審時度勢的政治眼光,即使建立政權,也只能是曇花一現。李淵正是具備這樣冷靜理智、審時度勢的政治眼光,才能開創一個千古獨有的大唐王朝!

    相比于李淵的冷靜,當時,西北地區的割據勢力,顯然已經有些按捺不住,過早地暴露出了圖謀天下的野心。唐朝建立不久,這些西北地區的割據群雄,便向新興的李唐王朝,發起了狂風驟雨般的挑戰。

    那么,面對來自西北方向的滾滾狼煙,唐高祖李淵究竟該如何應對,唐王朝該如何應對?他(它)們又是如何鞏固李唐王朝的大后方,保衛來之不易的關中地區呢?在隋末唐初的西北大地上,又曾經上演了怎樣的金戈鐵馬?

    武德元年(618年),這一年,對于中國歷史,以及李唐王朝而言,都是極不尋常的一年。五月,李淵在長安稱帝,大唐王朝正式建立;十月,洛陽北邙山之戰,因為李密輕敵冒進,致使十萬瓦崗軍主力,被王世充兩萬兵馬擊潰。走投無路之下,李密被迫率領兩萬殘兵,西入關中,投奔唐王朝。

    李密率部投唐,直接宣告了瓦崗軍集團的終結,這個曾經叱咤風云,威震天下的中原第一軍事集團,徹底退出了隋末唐初的歷史舞臺。伴隨著瓦崗軍的覆滅,李密的投唐,天下大勢重新發生了巨變。在消滅瓦崗軍后,王世充占據了整個河南地區。所以,李唐王朝在中原所面臨的對手,從瓦崗軍集團,變成了剛剛崛起的王世充集團。

    同樣,也是在這一年,立國還不到兩年的李唐王朝,就遇到了自開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軍事危機。這次軍事危機,甚至一度讓唐王朝面臨亡國的危險,一度面臨著立國不到一年,就宣告結束的考驗。

    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唐王朝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斗志,頂住了各種軍事壓力。前線唐軍將士,在大唐“軍神”秦王李世民的帶領下,終于力克強敵。剛剛立國的李唐王朝,徹底實現了對西北地區的統一,將隴西、河西兩大地區,納入大唐王朝的版圖,為唐軍東征中原掃清了后顧之憂,化解了來自西北方向的軍事危機。

    那么,這場來自西北的軍事危機,究竟如何發生的呢?唐王朝在此次西北戰事中,又遇到了哪些坎坷與挫折呢?這個新生的帝國,最終又是如何渡過了這次危機,成功實現了平定天下的第一步戰略?

    唐王朝的此次軍事危機,當然是來自西北地區的割據勢力,對李唐王朝發起的挑戰。主要是西北地區的兩大割據勢力:隴西薛舉父子、河西李軌。這兩大割據勢力,堪稱是西北地區不相上下的兩大霸主,是唐王朝在西北最強悍的兩股勁敵。這兩股割據勢力,在唐朝建立之初,都對唐朝的統治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尤其是薛舉的西秦政權。

    就威脅性而言,還是薛舉的西秦政權,對于李唐王朝的威脅更大。唐朝與西秦的戰爭發生于武德元年(618年),也就是在這一年,唐王朝消滅了西秦政權,將隴西地區納入大唐版圖。而唐朝與河西李軌政權的戰爭,則是發生在武德二年(619年),李唐王朝一舉收復了水草豐茂的河西之地,實現了對西北地區的統一。

    關于李唐與西秦的較量,我們放到后面再說,暫且不表。先來說一說,唐王朝與河西李軌政權之間的爭斗。面對占據著水草豐茂,盛產軍馬的河西走廊的李軌政權,唐高祖李淵究竟會如何對付這個實力不容小覷的對手?

    為什么唐高祖李淵如此重視河西之地呢?這是因為,河西地區的戰略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

    河西,又稱“河西走廊”,位于今天甘肅西北部、內蒙古西部,是中原內地通往西域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河西地區物產富饒,水草豐美,是一個天然的“糧倉”。唐代詩人元稹在詩中,就曾經這樣描述河西地區的富饒:

    吾聞昔日西涼州,人煙撲地桑柘地。

    葡萄酒熟恣行樂,紅艷青旗朱粉樓。

    從古至今,河西地區的戰略位置,便尤為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從西漢的時候,中原王朝就對河西之地,非常重視。

    元狩二年(前121年),漢武帝派遣驃騎將軍霍去病,三次出征河西,發起了著名的“河西之戰”。霍去病三征河西,消滅、收降河西匈奴渾邪王、休屠王部眾十余萬人馬,從匈奴手中收復河西之地。

    三次“河西之戰”的勝利,為日后漢軍在“漠北之戰”中重創匈奴單于、左賢王部主力,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河西之戰”后,漢武帝以此為基礎,在當地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河西四郡”。

    對于戰略位置如此重要的河西之地,唐高祖李淵也是望穿秋水。如果可以將河西并入唐朝版圖,不僅可以讓大唐獲得開疆拓土的功績,還能讓唐王朝擁有一個廣袤的大后方。另外,河西盛產軍馬、良馬,唐朝如果收復了河西。那么,在以后的統一戰爭中,必然可以為唐軍將士,提供大量的良種戰馬。

    因此,唐朝建立不久,李淵便將目標鎖定在了廣袤、富饒的河西之地,開始制定收復河西的作戰計劃。然而,唐王朝想要收復河西,勢必要和河西的李軌政權,發生激烈的角逐。于是,李唐與涼國在河西的較量,拉開了序幕。那么,李唐王朝是如何與李軌建立的涼國政權,展開精彩、激烈的河西爭奪戰?

    首先,就有必要介紹一下,河西涼國政權的創建者——李軌,究竟是何許人也?所謂時勢造英雄,隋末亂世,造就了不少叱咤風云的英雄豪杰。李密、王世充、竇建德、薛舉、蕭銑,都是這個時代造就的亂世英雄。雖然,這其中的有些人,曇花一現,只留下了瞬間的光輝。但是,他們曾經畢竟創下過一番霸業。

    而李軌此人,也正是這個時代造就的亂世英雄。那么,作為隋末群雄的一員,李軌究竟有何過人之處?為什么李軌可以占據兵家必爭之地的——河西地區,能夠在群雄并起的隋末亂世,占有一席之地?

    與西秦霸王薛舉一樣,李軌也是隋末亂世中的一位西北霸主。薛舉崛起于隴西,西秦鐵騎席卷隴西;李軌則起家于河西,篳路藍縷,盡收河西之地。因此,李軌與薛舉,是隋末崛起于西北的兩大梟雄。

    同樣,李軌的崛起之路,也與隋末大多數草莽群雄一樣。起于微末,在亂世中抓住機遇,趁勢而起,振臂一呼,應者云集。最終,李軌憑借著自身的實力,囊括了河西之地,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河西霸主。

    李軌,字處則,河西武威人,史籍記載說他是“涼州姑臧人”。所以,李軌是土生土長的河西人士。李軌自幼便生在一個富戶人家,家里比較有錢,財大氣粗。但是,在李軌的身上,卻一點兒沒有富家子弟的紈绔習氣。根據《新唐書·李軌傳》的記載:

    略知書,有智辯。家以財雄邊,好赒人急,鄉黨稱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李軌年輕的時候,讀過一些書,頗有智辯之才,口才相當了得。再加上他家是當地有名的富戶,可是,李軌卻不是一個吝嗇的守財奴。他經常是樂善好施,仗義疏財,救濟貧困人家。因此,李軌在鄉里鄉親的口碑,還算不錯。

    說起來,李軌最初的身份,與薛舉還頗為類似,都是出身行伍的軍人。大業末年,李軌擔任隋朝的武威鷹揚府司馬,只是一個普通的中低級軍官。然而,李軌對于當時的天下大勢,一清二楚。他明白,隋朝現在已經是風雨飄搖,大廈將傾,各地狼煙四起。在這樣一個亂世中,胸懷大志的李軌,自然也有一顆圖謀霸業的雄心。他想趁著天下大亂之際,等待時機,拔地而起,成就一番大業。

    終于,李軌所等待的機遇來臨了。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薛舉、薛仁杲父子在金城郡起事,兵不血刃地奪取了金城郡的軍政大權。李軌明白,以薛舉的能力,必然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橫掃隴西。一旦薛舉占據隴西之后,這位西秦霸王下一步進攻的目標,肯定是與隴西接壤的河西地區。

    面對日益崛起的薛舉父子,一直盤踞在河西的李軌,此時也開始打起了小九九。薛舉坐大,西秦鐵騎橫掃隴西,勢不可擋。李軌在這個時候,也要早做打算。不說圖謀霸業,最起碼,薛舉進攻河西的時候,至少可以有自保的能力。在薛舉起事金城郡,攻略隴西不久后,李軌便想在河西掀起一場風浪。

    于是,李軌即與同郡的曹珍、關謹、梁碩、李赟、安修仁五人,一起密謀商議,分析眼下的局勢:

    薛舉殘暴,必來侵擾,郡官庸怯,無以御之。今宜同心勠力,保據河右,以觀天下之事,豈可束手于人,妻子分散!(《舊唐書·李軌傳》)

    針對李軌的提議,在場的五人一致表示贊同,開始密謀在河西舉兵起義的事宜。只不過,既然要舉兵,就必須要有一個領頭羊。后來,“江都兵變”的時候,驍果將領司馬德戡、裴虔通等人,就是因為推舉了蠢材宇文化及為領袖,才致使十萬驍果軍,最終覆滅于李密、竇建德的夾擊之下。

    因此,挑選舉義的領袖,至關重要。然而此時,這幾個鄉黨卻突然謙讓了起來,互相推辭。要么說自己資歷尚淺,要么說自己才德不足,反正就是推來推去。最終,還是這五人當中的曹珍,舉出了當時社會上流傳的“李氏當王”的讖語,極力推舉李軌來擔任河西舉兵的領袖:

    常聞圖讖云“李氏當王”。今軌在謀中,豈非天命也?

    什么是讖緯?讖緯其實是讖書與緯書的合稱。讖,是秦漢時期儒家編造的預示吉兇的隱語。后來,漢族民間則發展成為廟宇或者道觀,求神問卜,漸漸地更加簡化為求簽。緯,是漢代附會儒家經義而衍生出來的一類書。可以說,讖緯學說,就是一種預測未來的政治預言,或者說是一種迷信。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許多帝王,都對讖緯學說深信不疑。其中,最典型的當屬東漢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劉秀本人非常推廣讖緯學說,從他起兵反莽到一統天下的過程中,許多石破天驚的大事,都是借助讖緯來完成的。

    更始三年(25年)六月,劉秀在河北稱帝,改元“建武”,建立東漢。劉秀的河北稱帝,便是與讖緯息息相關。當時,劉秀手下的不少文臣武將,紛紛勸說劉秀脫離更始政權,稱帝河北。但是,劉秀始終沒有答應。

    不過,正好此時,劉秀早年在太學時的同窗好友疆華,從關中千里迢迢趕來,進獻了一道神秘的《赤伏符》。正是由于這道《赤伏符》,最終促使劉秀下定決心稱帝。只見,這道《赤伏符》上寫著這樣幾句讖語:

    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龍斗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曹珍在此時提出讖緯學說,無疑是為河西舉兵,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輿論武器。名不正言不順,如果沒有一個正當的由頭,那么,舉兵就是徹徹底底的謀逆。并且,縱觀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凡是到了政權更迭,改朝換代的關鍵時刻,總會有讖緯出現。所以,曹珍的一席話,算是幫了李軌的大忙。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大業十一年(615年),當時社會就流傳著一句讖語,“李氏當為天子”。為此,隋煬帝專門大開殺戒,一連誅殺了以李渾、李敏為首的李氏宗親數十人,炮制了一起震驚朝野的冤案。

    因此,曹珍巧妙地利用“李氏為王”的讖緯,認為在密謀起兵的六人當中,只有李軌一人姓李,這不正是天意嗎?所以,曹珍力推李軌為主。大家都覺得曹珍說得有道理,于是立即參拜李軌,奉李軌為主。就這樣,李軌成為了河西舉兵的最高領袖。

    接下來,李軌就要具體實施自己的舉兵計劃。當初,薛舉在金城郡起事,兵不血刃,奪下了金城郡的軍政大權,并以此為據點,席卷隴西。李軌也想效仿薛舉,不戰而屈人之兵,奪取武威郡的大權。

    李軌當時的職位是武威鷹揚府司馬,雖說品級不高,但畢竟掌握了一些實權。于是,李軌便讓六人當中的安修仁,糾集當地各個部落中的胡人;李軌本人,則負責聚集民間不少的英雄豪杰,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后,李軌決定連夜起兵,由自己軍隊中的胡人士兵打頭陣。李軌迅速占領了武威郡的各個官署衙門,拘捕了隋朝武威郡的軍政要員,像虎賁郎將謝統師、武威郡丞韋士政等人。在控制整個武威郡后,李軌對外自稱河西大涼王,設置官屬,一切典章制度,皆如隋文帝開皇年間一樣。這就是隋末河西涼國政權的基本雛形。

    如同薛舉起事金城郡一樣,李軌河西舉兵,奪取武威郡的軍政大權,也是采取了一種兵不血刃的非流血手段。占領武威郡后,如何處置原來城中的隋朝官員,成了一個大問題。跟著李軌一起起事的哥們兄弟,比如關謹等人,建議李軌殺光城中所有的隋朝官員,瓜分他們的財產。

    然而,李軌不同于一般的草莽軍閥,這個人的心地還是比較厚道的。他覺得,如果剛剛占領武威郡,就大開殺戒,瓜分財物,會大大喪失民心的。李軌認為,當務之急是要盡快穩定河西局勢:

    諸人既逼以為主,當稟其號令。今興義兵以救生民,乃殺人取貨,此群盜耳,將何以濟!(《資治通鑒》)

    故而,李軌奪取武威郡后,并沒有大肆殺戮隋朝官吏,也沒有瓜分、掠奪他們的財物。而且,李軌還對原來的一些隋朝官員,委以重任。比如,李軌任命原隋朝虎賁郎將謝統師為太仆卿,武威郡丞韋士政為太府卿。

    李軌舉兵之后,他在河西的勢力逐漸擴大。那么,他的勢力大到什么程度呢?當時,西突厥的一個部落首領闕度設,他是西突厥曷娑那可汗的弟弟,占據河西會寧川。此刻,闕度設麾下有兩千余名西突厥騎兵,自稱闕可汗,前來歸附李軌。闕度設的歸附,使得李軌擁有了兩千余名驍勇善戰的西突厥騎兵,軍事實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

    在李軌舉兵河西,擴張勢力不久之后,大業十三年(617年)七月,西秦霸王薛舉率領西秦鐵騎,占領了整個隴西地區。之后,薛舉在金城郡(今甘肅蘭州)正式稱帝,建立西秦政權。不久,薛仁杲率軍攻克秦州(今甘肅天水),薛舉便從金城郡遷都天水。可以說,薛氏父子的西秦政權,已經獨霸隴西,大有逐鹿天下之勢。

    薛舉在占據隴西,正式稱帝之后,他的目光,開始向外部望去。很快,這位西北梟雄的目光,便鎖定在了盤踞河西的李軌。薛舉發現,自己在隴西與隋軍血戰之際,李軌卻在河西日益坐大,軍力日益強盛。

    隴西、河西皆地處中國西北,戰略位置都十分重要。現如今,薛舉占據隴西,李軌在河西坐大,成為了西北地區新興的兩股割據勢力。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薛舉和李軌都明白,隴西、河西之間終有一戰。

    所以,薛舉在掃平隴西之后,下一步就要對河西的李軌大舉用兵。但是,李軌也不是軟柿子,面對西秦薛舉的蠢蠢欲動,他也早有準備。當初,李軌在河西舉兵,正是為了這一天。更何況,李軌的軍事實力也不容小覷,麾下收編了大量的河西胡人士兵,更有彪悍的西突厥騎兵。論戰力,李軌的河西軍,未必會輸給薛氏父子的西秦鐵騎。兩位西北霸主之間的較量,不可避免了。

    最后,還是薛舉主動發起了進攻。遷都天水不久,薛舉派遣少子晉王薛仁越,率領本部西秦軍隊,直趨劍口。可是,當進軍至河池郡的時候,卻遭到了駐守河池郡的太守蕭瑀的阻擊,薛仁越被迫引兵退卻。

    薛仁越進軍河西,以失敗告終。于是,薛舉另辟蹊徑,派遣另一位將領常仲興,率領一部兵馬,渡過黃河,進攻河西李軌。李軌也不是吃素的,面對西秦大舉進犯,李軌派出了當初起事之一的重要成員,現在河西涼國的主要將領李赟,率領一部分河西軍,抵抗西秦大軍的進攻。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牙克石市| 开鲁县| 嘉鱼县| 仁化县| 扬州市| 宽城| 大竹县| 孝感市| 多伦县| 礼泉县| 夏津县| 曲靖市| 满洲里市| 万载县| 乐亭县| 宜兰县| 建阳市| 石阡县| 延吉市| 东莞市| 东乡| 巩义市| 应城市| 河池市| 十堰市| 古浪县| 永年县| 焉耆| 南丹县| 泸溪县| 炎陵县| 西林县| 正安县| 色达县| 康马县| 正宁县| 津市市| 郯城县| 黄浦区| 科技| 托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