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高翰文從直房回來的路上,整個人都不好了。大明這么搞,焉能不窮死的道理。要知道后世有工業經濟,搞財政大包干都差點把朝廷搞死。現在可是真真的一窮二白了。 但是,差不多也能體諒太祖皇帝當年的用心,無非是如果錢糧都上繳再分配,這中間的損耗太大了。而且這樣就沒有理由當各地百姓監督地方官了。 理論上,通過財政大包干,地方官與百姓就形成了直接的利益沖突,只有地方官干的不好,還多收錢。百姓是知道朝廷沒收錢啊,只要朝廷沒多收錢,百姓才能相信朝廷,踴躍將貪官污吏綁送京師伏法。 但問題是,太祖爺,你的百姓早就沒當年這個膽子了。還扭送不法。事實上在洪武朝晚期就已經不見了,基本就只是個威懾。這么多年到現在,這威懾力,只怕比放屁都不如了。放屁還能惡心人一下呢。 找到病根卻找不到突破口最讓人心煩。 于是乎肉眼可見的面色陰沉,高翰文就這么黑著臉走進了大堂。 一句要跟地方協商,因為減免商稅可不是一個府城自己的事,還涉及下下面各個縣衙的生計呢。高翰文也想借機摸清楚下面的情況。這理由合情合理,終于是把今天給對付過去了。 回到書房,高翰文把之前留底的話本與《新編洗冤錄》拿了出來,也難得搞專門的教材了,直接讓兩學生看著學習了。當然還包括之前給宋應昌整理的進士科舉文章的范本。 盡量不想煩心事,高翰文吩咐兩個新弟子去值房,用公使錢刊印書冊了。名目就是職業培訓材料。知道有公費就自然不能什么都自己出了。否則下屬肯定把自己當傻瓜看。不對,估計已經當傻瓜看了。 支使走兩位弟子后,高翰文看著書房里就剩一人的徐有知: “有知,你喜歡拿一本?”讀書人真要談情說愛還是有點難為情,只得先從學術愛好著手了。 “喜歡高先生這里的感覺”徐有知越來越大膽了。意識到說得太直白了,又補了一句:“以往的書香門第的書架大都只是裝點,這里的書架卻是真的學問” 這個23歲的大家閨秀,在這個時代看來似乎老了點,但在高翰文看才正合適,再小就容易觸碰三年以上直至死刑的禁區了。 其實在后世談過一次戀愛的高翰文對那種沒發交流,雞同鴨講的戀人關系相當無語的。好在半年就都忍不了吹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