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句話說完,下面已經開始交頭接耳,特別是下面第一排自己的一日學生也在發懵。 在這個時代,哪有正經人講學開場用問題炸場子的? 高翰文學著自己以前的老師,掃視了一下自己的學生,對周圍同僚的走神視若無睹,繼續講到 “孔圣人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門原儒本就是包容其他學派,融會貫通以增其長的嘛。簡言之,就是學學也沒啥壞處,為什么一開始要排斥呢?” 語氣輕松地皮一下,免得聽眾疲勞。 “如此,我就正式轉入泰西諸國之學了。” “泰西諸國,文明傳承自古希臘雅典城” “當時有一位大學者柏拉圖在思考一個問題:“萬物皆變,以變觀變則無有真理可言”,那么如何或者說什么是不變的,可以在這個不變的基礎上建立穩定的知識框架的東西呢?這就是這個位大學者思考的問題。你們覺得什么是不變的呢?” 這是高翰文第一次跟自己這一日之學生拋出問題。下面的三個學生,除了徐有知都是小地主家這類寒門出身,自然是費勁心思思考。左邊的張遜膚也一臉為難的樣子。 還好,不到10秒,中間一個男學生發言了:“是日月,千百年來,滄海桑田,斗轉星移唯日月光照不變。” 高翰文不置可否,右邊的徐有知壯著膽子發言:“是陰陽五行,按照元氣說,萬事萬物都是由此構成的,他們一定是不變的根基” 高翰文聽了笑了一笑示意小姑涼坐下又看向另一位男生。 這個男生就實在靦腆了一點,有些顫抖地回答:“心學講修心,佛家也將仁者心動,是心嗎?” “理在先,氣在后,上帝天賦也”這學生剛說完,張遜膚就發言了。 說實話,高翰文對理學了解得不能說不多,只能說約等于0。心學好歹還能扯點格物致知,理學就只能阿巴阿巴了。 感覺到壓力山大的高翰文完全不明白,怎么古代的讀書人都這么厲害。不能再讓他們自由發散下去了。趕緊發言接過話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