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人嘛,對于這類八卦內容都是感興趣的。 “小????是……” “還能是誰,肯定是常浩南??倖h,算算時間應該也對得上……” 顯然,常浩南這個名字,在如今的航空工業系統里面,多少還是有些傳奇性的。 “嘶……那要是這樣的話,確實可以考慮派人去學習一下?!? 有人當即明確表了態: “之前??傇谶@邊改殲轟電7的時候,我有幸在他手下工作過,按照常總的工作風格,把東西設計出來的同時,肯定會留下一整套方法論,咱們照著學,準能事半功倍?!? “那派去學習的人選……” “……” 眼見著話題有點跑偏,負責機載武器系統設計的高級工程師楊霖用筆帽輕輕敲了敲面前的文件紙: “說起超低空突防?!? “空軍的超低空突防跟海軍的可不太一樣,環境要惡劣得多,咱們國家目前還沒有美軍AN/AAQ-13這樣的低空綜合導航設備,甚至連PRNK-23K這樣能適應低空環境的目標識別與跟蹤系統都缺少現有型號……” “這樣一來,無論是飛行還是攻擊,面臨的壓力都很大啊……” “往好的方面想,殲轟7有兩名飛行員,可以分別負責飛行和攻擊,所以壓力并沒有米格27或者F16C的飛行員那么大?!? 旁邊負責飛控系統設計的副總設計師龔鑫懋接了一句,勉強算是安慰。 緊接著,他又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能不能考慮用機頭的搜索雷達負責地形跟蹤,結合雪橇法或者適應角法實現地形匹配跟蹤?” “老型號殲轟7上面的232H火控雷達性能肯定不夠,但是現在給三代機研發的那個1473,或者殲8C上面用的1472雷達應該能滿足要求,反正超低空突防的時候,也用不到雷達去搜索目標。” 作為飛控設計師,這顯然是他能想到的最直接辦法。 雖然147x系列雷達的原始設計是用于對空的,但在其基礎上增加一個青春版的地形跟蹤功能并不困難。 畢竟只是要求避碰而已,又沒說要把地形給完整地測繪出來。 但是,跟武器系統打交道比較多的楊霖當即否認了這個想法: “這辦法飛倒是能飛,但是低空突防本來就是追求隱蔽性,這種時候大張旗鼓地開著機頭雷達……恐怕不太合適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