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去年,在盛京,04號殲8C原型機試飛的現場。
常浩南的長相沒有太多特點,至少沒到讓人看過一眼就忘不掉的程度。
但在此情此景之下,他的年齡就是最大的特點。
實際上,今天具體什么人能上哪輛車,又能否跟大領導直接接觸的事情,自然一早就經過了保衛部門審核,乃至于最后確定在這輛車上的人員名單,首長本人肯定也直接看過。
不過看歸看,他也不可能有精力去逐一了解每個名字具體對應的身份信息。
當然,更關鍵的問題還是——
正常情況下誰能想到同一個人先后出現在八三工程和十號工程兩個型號的試飛現場,并且還都承擔了重要任務啊?
而且組織部前些天才特批通過了一家科學院下屬新企業的成立,負責人就是這個年輕的有些不像話的常浩南。
他這個時候不是應該在京城忙著籌建領導班子么?
總之就算對這個名字還有點印象,第一反應也肯定是重名的巧合罷了。
因此,當首長真的認出對方真就是那個大半年前自己在盛京北陵機場見過的年輕人時,哪怕是已經見慣大風大浪的他,也著實吃了一驚。
不過大領導畢竟是大領導,驚訝的神情只持續了短短一瞬,隨后便輕輕推了推黑框眼鏡,示意常浩南可以開始介紹情況了。
后者此前是真的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就這么突然被大領導點到發言,確實還是稍稍懵了一下。
好在他畢竟給孫惠中提供了總體設計方法和關鍵部分的技術指導,腦子里有貨,心里就不會慌,因此簡單組織了一下語言便開口道:
“首長,是這樣,我前段時間主持開發了一種全新的設計工具,所以在設計DSI進氣道的時候可以采用跟美國人不同的設計方法,雖然計算難度更大,但效率要高得多,進度趕在他們之前也很正常……”
常浩南花了幾分鐘時間,簡單介紹了密切錐方法相比生成體方法的優勢,以及火炬公司那邊剛剛發行了測試版本的TORCH Multiphysics軟件。
算是不露聲色地進行了一番工作進度匯報。
得益于前世流傳甚廣的某段講話,他比坐在車里的其他人都要更了解一些情況。
盡管那段講話中最出圈的是“一個人的命運……自我奮斗……歷史行程……”這部分,但如果看過完整版,就會知道面前這位首長對自己年輕時所從事的工程專業其實相當在意且因此而自豪。
所以,盡管常浩南依然略去了其中所有的理論計算部分,但還是保留了一些工程學角度的專業知識。
既能讓領導聽得懂,還得讓領導聽得爽。
從對方陶醉的表情和頻頻點頭的動作來看,他這段話的效果應該還不錯。
“新的設計方法和理論工具,這是好的,科研人員就是要勇于創新、善于創新。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很重要,但總歸也要有我們自己的想法,做一些別人沒做過的東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