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過去開這種會時只能坐在后排旁聽的常浩南,這一次作為最重要的嘉賓和會議籌辦者,自然被請到了第一排最中間的位置。
跟同樣被特別邀請過來的劉振響坐在一起。
原本,會務方面是準備安排他在致辭之后緊接著進行第一段報告,但常浩南表示自己準備的內容篇幅太長而且過于正式,最好放在壓軸的部分。
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與會者的期待感。
之前他已經看過了其它幾個人準備的報告,就當前華夏航空動力領域的發展水平而言,都可以算是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其中不少結論在前世都是21世紀之后才取得的成果。
盡管都是在非常細分的方向上取得的突破,因此算不得什么飛躍性的進步,但是從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對于其它領域的研究人員而言也絕對可以產生啟發。
而如果常浩南一上來先把自己的重磅內容給拋出去,那后面這些東西恐怕就不會再有幾個人關心了——
總要給別人留一些機會的嘛。
因此,在對過去一年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取得的成績進行了簡單總結之后,常浩南便大方地把第一個正式上臺的機會讓給了旁邊的劉振響院士。
盡管后者也是行業內泰山北斗級別的人物,但他報告的主要內容是關于目前正在制定過程中的華夏航空發動機產業標準,尤其是3000米及以上高原環境下的相關標準,跟后面幾位報告者沒有太多內容方面的交叉。
“由于華夏特殊的地理地形條件,有相當一部分重點方向的機場建設在高原和高高原區域,這是其它國家幾乎都沒有面臨過的情況,因此,一項符合我們國情要求的高原條件標準,對于我國國防安全和民航產業的飛行安全而言無疑將具備重大意義……”
“……”
隨著劉振響的報告進入尾聲,常浩南也低下頭,準備把剛才記下來的要點整理一下。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他卻突然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在最后,我還要特別感謝一下常浩南同志。”
常浩南幾乎下意識地抬起頭,然后發現講臺后面的劉振響正面帶笑意地盯著自己。
“如果不是他在對渦噴14發動機進行高空臺測試的關鍵時刻,向上級提交了一份關鍵的技術文件,恐怕根本就不會出現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整個航空產業標準內容,由此所衍生的一系列新項目和新型號,也毫無疑問將不會存在。”
此話一出,滿場嘩然。
國軍標中與航空有關的條款被大面積修改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動靜很大的事情,也跟這里幾乎所有人的項目密切相關,自然不可能有人不知道。
但一直以來,了解其中具體內情的人卻并不是很多。
所有人只了解整件事情的肇始是航空發動機質量驗收標準GJB/Z64-94被突然修改成了煥然一新的GJB/Z64-97A。
這絕對屬于眾望所歸的事情,畢竟原來那套從美國人那邊抄過來的標準完全水土不服且缺少可操作性,發布兩年多以來別說通過測試,甚至沒有人能說明白到底應該如何進行測試。
現在換成一套雖然嚴格程度不相上下,但卻恨不得連測試的時候哪個螺絲擰幾圈都告訴你的新標準,自然是大快人心。
只不過在今天之前,卻并沒有太多人知道,那個GJB/Z64-97A的核心內容,幾乎是常浩南一個人完成的。
幾秒鐘之后,整個會場才總算反應過來,開始向常浩南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既話場面已經來到這個份上了,后者也沒辦法,只好站起來,轉過身向后面微微示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