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誒,小常吶。” 這樣的教訓對于606所來說尤其刻骨銘心。 不過,如果全都是這種好消息的話,那楊奉畑其實就沒必要召開這次會議了。 1970年,渦扇5完成地面試車,各方面性能完全達到要求,雖然跟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但好歹算是順利邁出了第一步。 “閻工您好,我也是久仰您的大名了。” “好,我會考慮明白的。” 華夏的航空發動機發展之所以一路坎坷,除了本身底子薄弱,加上航發作為工業皇冠的難度很高之外,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直以來,我們的航發項目都只是作為相應的飛機項目配套而存在的。 由于導彈在點火時已經和載機有了一定距離,對后者的影響自然要小上很多。 實際上這兩種方式一開始出現,就是為了發射點火時動靜比較大的重型空對地導彈。 但對于90年代末的華夏來說,裝備體系中的每一環都不夠完美,達到本身的設計指標已經十分不易,因此一旦哪里出了問題,也就很難指望其它部分能夠幫著挽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常,在做決定之前,我還是得先給你打個預防針。” 如果在這個節骨眼上選擇用回舊型號,哪怕只是暫時的,也必定會對跌跌撞撞好不容易走到試飛流程的渦噴14產生不利影響。 最后,還是總體設計組的一位同志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所以如果真的采用這種辦法,基本意味著內側掛架只能攜帶中距空空彈或者副油箱。 “既然目前無法確定發動機的具體問題出在哪,那我們不如換個思路。” “可以把最內側掛架上導彈的脫離方式從滑軌式改成彈射式或者投放式,這樣就能減少發動機面對的煙霧濃度,從而降低故障率。” 因此這個建議最終只是被選為兜底的備選方案。 后者此時正在和一個面色凝重的中年男人在一起討論著什么。 雖然他主持開發的渦噴14在原來的時間線上并不成功,但在其基礎上研制出的qd128發電用燃氣輪機卻順利進入市場化階段甚至成功出口,也算是在另一個領域修成正果了。 這屬于航空工業體系薄弱帶來的問題。 全世界并不只有華夏一家在使用有煙或微煙推進劑,實際上只要飛機和發動機的設計得當,少量由炭微粒和金屬氧化物組成的一次煙霧并不會對發射平臺產生影響。 因此先用最快的速度整出來個堪用的成品,哪怕性能沒什么亮點,也會產生很好的反饋作用。 在整個會議的后半段,常浩南都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步計劃。 這時候楊奉畑才再次對常浩南開口道: 實際上閻忠誠自己就差點因為一次發動機試車事故而犧牲,所以這個生命危險絕對不是嚇唬人。 那當然是沒有意見。 更重要的是,常浩南不喜歡這樣回避問題。 “所以我和老閻剛才還在說,想要把你調去動力聯合攻關組,跟606所對接一些工作,不知道你本人的意見如何?”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由于機翼設計大改,所以八三工程多了一架原型機,預計的試飛架次會比原計劃更多,606所和進氣道專業組還有機會對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排查。 所以無論怎么說,wp14肯定是存在缺陷的。 “喏,老閻,這就是剛才我跟你說的小常,常浩南。” “小常同志,之前我就聽楊總說過,這次八三工程的技術改進,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主持的,今天總算是見著真人了!” 這位同志的思路當然是可行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