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于這個結果,常浩南在一開始看到楊奉畑的時候就已經基本預料到了。 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在一個月前做出的預期。 相比于新舟60項目,八三工程的難度和重要性無疑都要高上很多。 相應的,影響力和分量也大得多。 而這也意味著他距離重生之初設定的目標——依靠系統帶動整個華夏科研體系的效率更近了一步。 至于姚夢娜也跟著一起也算是情理之中,她在三維數字化建模和控制律設計方面的能力很強,正是整個眼下航空工業最緊缺的人才。 畢竟在原本的時間線上,華夏第一種完全實現數字化設計、發圖和裝配的飛機型號是殲轟7a,要等到三年后的1999年才會正式立項。 梁卓平從旁邊的公文包里掏出來了一份文件。 “小常同志,這是一份關于項目保密情況的須知文件,你看完之后如果沒有什么異議,就在最后一頁簽個字。” 常浩南簡單看了一下,發現跟他上一世博士畢業之后入職時候簽署的那份內容差別不大,也就是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秘密不問、不在私人書信中涉及秘密、不用普通郵電傳遞秘密等等。 只不過因為1996年這會,全國也只有京城、滬市、羊城等少數幾個城市接通了互聯網,有條件上網的人更是寥寥無幾,所以后來作為重中之重的網絡安全問題還沒有被列入其中。 另外就是一些成果發表的限制,如果有涉密內容,需要經過脫密,如果涉密過深以至于無法脫密,則可以撰寫成國防報告。 都是一些再正常不過的內容,常浩南翻到最后一頁,果斷簽下了自己的大名,然后把簽好字的文件交還給了梁卓平。 “那么,常浩南同志,重新認識一下,我是八三工程的總設計師,代表整個項目團隊歡迎你們加入。” 楊奉畑的心情顯然不錯,站起身來跟常浩南握了握手: “現階段,八三工程的測試工作還算順利,需要你們來幫助完成的主要有兩個部分,一是把我們之前的那些紙質設計圖進行數字化,以便于接下來的改進,以及設計定型之后與制造單位的對接,當然,我們會提供人手和你們一起進行這項工作。” “第二么,是利用你在計算流體力學方面的知識,對下一步的試飛工作進行更準確的指導,加快試飛效率,我們現在有大量的飛行小時都被用在摸索試飛條件上,實際上造成了一定的浪費。至于更具體的項目細節,就得等你到了盛京再去了解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