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科技集成-《逍遙綠茵》
第(1/3)頁
南宋時期的大型海船,可載重數萬石,深闊各幾十丈,比北宋的船要大好幾倍。
周去非《嶺外代答》說,渡南海航行的海船,舵長數十丈,一船載幾百人,積一年糧食,還能在船上養豬和釀酒。
《明史·鄭和傳》、《國榷》、《西洋記》以及《瀛涯勝覽》等書籍上面記載得更加清楚:“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在明代人編寫的中稱“寶船六十二艘,大者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
即鄭和航海寶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長148米,寬60米,排水量超萬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船有四層,船上九桅可掛十二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三百人才能啟航。
元朝時訪問過杭州、廣州的摩洛哥旅行家依賓拔都他也記述說,印度與中國之間的海上交通,皆操之中國人之手,中國的船舶有三帆至十二帆,一艘大船可載一千人,內有水手六百人、兵士四百人。
此類商船皆造于刺桐(泉州)及興克蘭(廣州)二埠。要知道,20世紀初英國制造的超級豪華郵輪“泰坦尼克號”,可搭載的人數也只是三四千人。
“為了建造遠洋巨輪,除了設計方面要有所創新和優化外,研究院在艦體材料方面的研究,也有了許多突破。如高強度耐腐蝕的型鋼、氬弧焊、氧焊、鉚接、螺釘、連接緊固件等。”
“研發出多重復合木板,即許多層實木薄板粘合、高溫擠壓、對木質纖維進行科學的縱橫交錯疊加,消除內部應力。可惜這種膠合板因需要防水膠水和多道工序,以及擠壓機械才能制造出來,造價較高,現在產量有限。只運用在船體復雜曲線的位置。”
岳震點點頭,他之前視察過膠合板工廠,多少還是有些了解。
膠合板生產有兩個重要環節或者說是難點,其一是通過機械設備,將原木切割成均勻的薄板。其二是膠水質量問題。
中國是最早研發并運用膠水的國家。方法也很多,如生漆、石油等,但主要還是用動物骨、皮熬制。其中最好的是魚鰾膠,因其耐水耐低溫,更適合木質船體榫卯的粘接,穩定性也更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阳县|
吉木乃县|
禄丰县|
尚义县|
独山县|
铁力市|
大同县|
海口市|
中牟县|
拜城县|
宜州市|
余姚市|
浏阳市|
高雄县|
神木县|
德化县|
蛟河市|
诸城市|
崇阳县|
罗甸县|
库伦旗|
大安市|
民县|
瓮安县|
子洲县|
峨山|
东乡县|
老河口市|
资阳市|
房山区|
河西区|
漯河市|
色达县|
兴安县|
玉山县|
崇仁县|
上杭县|
会昌县|
卓资县|
水富县|
新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