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其實換個角度來想,若是你把你的畢生所學全部都寫進書中,傳播出去,那豈不是意味著全天下都是你的弟子?” 秦天笑了笑:“格局要打開!” 孫思邈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這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事實證明,李世民看錯人了。 李治性情恭良溫和,但絕對不只是一個仁義之君。 只能說不愧是一脈相承,這個人的荒唐程度比李世民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世民再怎么離譜,也不過是早年殺兄奪位,晚年因為創造的功業實在是太過強盛,所以有些驕傲自大。 但換成任何一個其它人,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放在晚年的李世民的位置上都會驕傲自滿,這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可李治哪里離譜了呢? 武梅是什么時候入宮的?是李世民還在位的時候,被李世民征兆入宮的。 只不過李世民從來都沒有臨幸過武梅。 因為在他的眼中,武梅只不過是秦天的一個傀儡,一個棋子,一枚用來拉進和秦天關系的棋子。 只不過李世民也沒想到,武梅長大之后,反倒是和秦天的關系疏遠了。 李世民對武梅本來就沒什么太大的興趣,知道她和秦天的關系不復以往之后,就更懶得理會了。 按照正常流程來說,李世民去世之后,這些妃子就要去寺廟之中削發為尼。 但武梅從小就不是一個安分的人,這也正是她和秦天之間關系愈發疏遠的主要原因之一。 到了宮中,哪怕被冷落,武梅也想找出一番出路。 恰巧在這個時候,李治和她不期而遇。 或許是真的少年少女的懷春情懷,也或許是別的什么原因,總之,二人這下子算是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 于是李世民去世沒多久,武梅便被從寺廟之中放了出來,被李治納為妃子。 這種事情引得無數大臣紛紛上奏反對,但怎奈何沒人能夠反對這個乾綱獨斷的皇帝! 李世民本以為這個兒子會和自己一樣,從諫如流,可誰曾想,自己給兒子留下來的底子實在是太好了。 所以李治不僅沒有從諫如流,反倒是有點像暴君了。 關鍵此人并不蠢笨,他巧妙的利用王皇后和蕭淑妃之間的矛盾,把武梅引入了宮中。 武梅也不是簡單人物,很快便站穩了腳跟,以至于整個后宮就只剩下了武梅一人獨大。 之后武梅更是成功上位,李治廢了皇后,立武梅為新的皇后。 至此,武梅真正的走上了崛起之路。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戀愛腦,而是戀愛腦不僅吧笨,而且有權有勢。 李世民看錯了,但某個方面他又沒看錯。 李治這人雖然戀愛腦,辦事有些離譜之外,哪都好。 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李治或許沒有一個絕對厲害的點,但他每一樣都不差。 各方面都達到及格線的標準的結果便是,李治絕對是一個出色的君王! 而大唐對外的威勢,也在此刻達到了頂峰。 眾所周知,當一個人逐漸走上巔峰之后,就會感到空虛,想找點刺激。 于是乎,李治便把注意力放在了武梅身上。 偶然間,李治竟然知道了武梅和李世民所講的那個奇人有聯系。 在李治的追問之下,武梅斷斷續續的說了一些有關秦天的事情。 這下子頓時引發了李治的興趣。 一個不會衰老的奇人,一個能夠精準預判天下大事的奇人! 如此怎么能不讓李治感興趣? 于是他便開始讓人尋找秦天的蹤跡。 不是沒有人試圖阻止李治,但沒有人敢說清楚。 李世民能夠聽得進去諫言,難道他的兒子李治也能聽得進去? 別開玩笑了。 李治聽不聽得進去,別人不知道,他當臣子的難道還能不知道嗎? 難道他們要指著李治的鼻子說,別想了,伱爹都搞不定的事情,你也想搞定? 要真是這么說,命能不能保住還另說,但李治肯定有逆反心理。 說不定為了證明自己,他反而是一定要找到秦天。 沒人敢勸李治,也就只能任由李治這么胡鬧下去。 武梅當然知道不能隨便招惹秦天,如果可以,她甚至不愿意將她和秦天的事情說出來。 成年之后,看到了人情冷暖,她才知道自己當初錯過了什么。 但現在后悔也已經晚了,小時候的記憶現在只能作為武梅心中最為柔軟的地方存在。 如果可以的話,她絕對不會愿意跟李治提起秦天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