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少端聲色俱厲,鄉(xiāng)民們則面面相覷。 瑯琊本來屬于齊國土地,只不過后被吳國攻占,而后吳國又被越國所滅,越王勾踐把都城從會稽遷到了瑯琊。 而上古之時,云夢澤之巫隨東夷族,亦即商朝東遷,目的地就是瑯琊。 因此和云夢澤一樣,這里自古以來就是所謂的神仙之地。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山海經》中,幾乎半數故事都與瑯琊有關。 因此瑯琊人原本篤信神仙事,亦常以為傲。 然而,始皇帝一統六國,乃大召天下方士,許以重金厚祿,以求不死之藥。 而瑯琊本就為人杰地靈之地,方士甚多。逢始皇帝善待方士,瑯琊頓時方士為患。 一開始瑯琊之方士尚且長居山中,或自己耕種,或以野果野獸為食。待得方士勢大后,牛鬼蛇神皆自稱方士,言自己乃得仙人授法,理所當然要求瑯琊供養(yǎng)。 瑯琊本就貧苦,如何供得起如許之多不事生產之徒? 故瑯琊人苦方士已久,連帶著對所謂神仙,亦失尊敬。 既然方士都說自己乃是仙人弟子,而方士既然是騙子,沒理由仙人不是。 再加上方士欺瞞始皇帝之事事發(fā),一朝天變,大召方士變成了大索方士,有敢言神仙之事者,會被斬殺。 這便是鄉(xiāng)民們此時愣怔之原因。 口稱神仙,可是要掉腦袋的。 而且這個世界上哪有什么神仙? 都是騙子! 而少端身為佐史,本就身負教化民眾之職,又要協助縣令管縣中錢糧之事,每每為縣倉中能餓死老鼠而發(fā)愁。對神仙方士之言,深惡痛絕。 當日瑯琊抓方士,他就曾親自帶領秦兵,一個個把那些逃到瑯琊山中的騙子們給抓了回來,就在縣衙前明正典刑,堪稱視方士為死敵。 怎么突然今天開始說胡話了? 祭天被他說成拜神仙不說,還要大家對神仙保持尊敬? 一群鄉(xiāng)民下意識地看了看天空,難道是今日日頭太毒,少端中暑了嗎? “起火!” 少端一聲大喝,把鄉(xiāng)民從失神中喚醒。 他看了一樣鄉(xiāng)民的臉色,自然知道鄉(xiāng)民們在疑惑什么,只是他現在無法解釋。 他一臉莊嚴地向簡陋的祭臺下拜,鄉(xiāng)民們則如夢初醒地搬來木柴等物,擺上祭臺。 一聲沙啞的竹缶聲響起,兩名鄉(xiāng)老脫掉衣服,僅僅在腰間系了一根草繩,就這么光溜溜地爬上祭臺,開始一起協作用兩根木棍鉆火。 看著鄉(xiāng)老那黑瘦的胸口,以及胸口出凸出的干巴巴肋骨,少端嘆了一口氣。 祈雨乃是一件極其莊重的事情,一切皆有古法。 昔者華夏共祖黃帝戰(zhàn)蚩尤時,便遣風伯雨師助陣,又命神龍行云,從而天降大雨,助黃帝破蚩尤。 自此,天下便有了祈雨之事。每到祈雨時,需按照古法,脫掉衣服,且不用火鐮而是用鉆木,以模仿黃帝時代,一切皆草創(chuàng)之時 不過黃帝顯然不會帶一群排骨鄉(xiāng)老去與蚩尤作戰(zhàn),但是青壯皆在修石道,以及筑行宮,而女子又不能參與祈雨,少端亦無法可想。 不忍看兩名鄉(xiāng)老死命鉆木,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看向瑯琊臺之方向。 他身負教化之職,不過并不是教瑯琊鄉(xiāng)民們讀書認字,而是讓他們知禮儀,知時節(jié)。 時節(jié)一直都和農事有關,換而言之他這個佐史,還要兼任一下農官。 鄉(xiāng)民們只知今年大旱,卻不知道去年之雨水亦晚來了一旬。只是瑯琊縣有沂水流經,而且一旬之后還是下了雨,不曾誤了農時。 而今年雨水已經晚了二十來天,沂水亦出現了斷流! 再有五天,農時就將徹底過去,一年收成皆休! 且瑯琊縣倉中之糧,皆供應給了衛(wèi)尉大軍。 若是再不下雨,瑯琊縣今年恐怕會出現饑饉之禍! 正是因為如此,少端才不得不帶著一干鄉(xiāng)老和小孩子前來祈雨。 之前他亦深信那條白蛇乃是妖邪,斬之,燒給上天,上天便會平息怒火,降下雨來。若是不下,那自然就是妖邪斬得不夠。 畢竟此話乃是李斯所言,李斯為廷尉九卿,大秦丞相,斷不至于欺騙于民。 然而,此時此刻,他卻深有些懷疑。 無他,只是因為方才那位異人! 瑯琊縣鄉(xiāng)民不多,僅有萬余。這萬余少端不說盡數認識,至少都混了個眼熟。 他敢肯定,那位異人,他絕對沒見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