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籍貫也多有爭議,《史記》等記載老子出生于楚國或陳國。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后被道教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靈寶函谷關時,受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人物生平 出生苦縣 老子大約于周靈王元年(魯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公元前571年)出生于陳國苦縣。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所說,老子即李耳,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 bj大學哲學系教授郭蘭芳在《論老子哲學思想》中寫道:老子姓李名聃,是楚國苦縣的厲鄉曲仁里人,生于春秋末期,曾任周王朝的圖書館長、管圖書,是孔子的前輩,曾向他問禮。 效力周室 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書的官員)。在被推薦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跟隨常樅(商容)學習知識。 周景王十年(魯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老子因受權貴排擠,被甘簡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職,出游魯國。在魯國巷黨主持友人葬禮,孔子助葬。時孔子17歲,問禮于老聃。 周景王十五年(魯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老子被甘平公召回仍任守藏室之史。 周景王十九年(魯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二十六歲的孔子適周觀光,拜訪老子。 周敬王四年(魯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老子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攜至楚國,被罷免守藏室史一職,回故里居住。后去往秦國,確切年代不詳。 周敬王十九年(魯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五十一歲的孔子南至老子故里向老子問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