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了凡于1533年(即嘉靖十二年)出生于嘉善縣的魏塘鎮,于1606年夏天逝世。有些袁了凡簡介資料稱,他的故鄉為江蘇吳江,但根據袁了凡所留下的作品來看,他稱來自嘉善縣的書生為“同袍”,因此嘉善縣才是他真正的故鄉。 關于袁了凡簡介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他的官場生涯,二是他的文學成就。他在萬歷十四年中了進士,做了寶坻知縣。那段時間里,他為官清廉,愛民如子,每天提醒自己要為他人做好事,幾十年來行善積德如一日,是寶坻建縣以來最受人尊敬的縣令。萬歷二十年,袁了凡于兵部任職,在平壤大捷中為明軍出謀劃策,援助朝鮮取得最終的勝利,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袁了凡才華出眾,不僅體現在他用兵用謀上,還體現在他的作品中。 根據后人的不完全統計,袁了凡一生的著作大約有二十多部,每部都是值得人研究的好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了凡四訓》,這部作品原是他寫給兒子的訓子文,后來撰寫成書,被廣泛流傳。在這本書中他強調人定勝天的道理,告誡世人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掌控命運。袁了凡的文章寓意較深,思想先進,雖然受到了當時許多學術家的批評,卻在社會上廣泛傳播,對當時社會有深遠的影響。 明朝重要的思想家袁了凡,是到現在為止眾所周知的第一位具名的善書作家,他寫的《了凡四訓》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他的故事一直被人們所津津樂道。 袁了凡博學多才,他涉足佛學、民生、水利、音樂、幾何等多個領域,在這些領域都頗有建樹,他寫的《歷法新書》中講述了46種歷法,包含了一百五十多種求算的方法,對學問的了解十分深邃,因此他也是明朝史上著名的農學家、歷法學家。 更重要的是,袁了凡是善舉運動的推動者。明朝末年的時候,社會變得十分動蕩,人們變得不再遵守道德。因此就有許多有學問的人將勸導人們行善懲惡的故事編撰成“善書”,以小說或者說唱的形式廣泛流傳于民間。 而袁了凡對善書的興盛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編寫的《了凡四訓》被奉為經典,在這部書中一大半的內容都在勸導人們向善,詳細敘述了什么是善,善惡之間是以怎樣的標準衡量,怎么樣行善等與善相關的問題,為人們行善指明了方向。除此之外,他還以功過格來自律。功過格是一種自律的工具,將每天做的事按照善惡增減來計數,他就是用這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也因此他的言行經歷對后人有著重要的影響。 他博學多才、克于律己還積極行善。在學界有著很高的聲譽,他的思想至今仍有著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袁了凡改名 袁了凡的見解和看法,在當時獨樹一幟,因此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他寫給兒子袁天啟的家訓《了凡四訓》。這本書告誡世人,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只有積善積德,才能改變命運。同時,這本書中還提及了袁了凡改名的一段歷史。 袁了凡在他的作品《了凡四訓》中寫道,他一開始的名號叫做學海,偶然間有一位禪師跟他講了一番道理,他便改名叫做“了凡”。因為他從那一天開始知道了命運是能夠靠自己的力量改變的,他不愿意再做凡夫俗子,要把凡夫俗子的思想、見解一掃而空,所以改名叫“了凡”。袁先生年輕的時候曾有一個算命先生預言,說他活不過53歲,而且一生無子。 自從袁了凡改名之后,他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僅后來有了兒子袁天啟,而且在他53歲那年,無病無災,身體康健,最后活到了74歲。他不斷提醒自己要做好事幫助他人,提醒自己要改過自新、行善積德。袁了凡通過改名來激勵自己不屈從于命運的安排,成了后人得以學習的榜樣。 袁了凡的故事之所以一直被世人所流傳,不是因為他改造命運的神奇,而是他的積德與行善。袁了凡的善良,從他的故事與經歷可以一一體現,這也是他改命能與善良聯系到一起的依據。袁了凡主張人的命運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去改變,所以,他一直在努力改變,從未放棄過,始終如一堅持行善。 袁了凡不僅自己樂善好施,其妻子也是賢慧善良。袁了凡在當知縣期間,時刻要求自己要做好事。他準備一本小冊子,專門用來記錄自己的行為舉動以示監督,不會識文寫字的妻子還會因為袁了凡繁忙顧不上做善事而皺眉,她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提示袁了凡多做功德之事。 袁了凡在《了凡四訓》中提到,年幼時,一個算命先生曾說他命里無子。但是有位禪師告訴他,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夠改變命數,即使原來沒有后代,也會有后代的。于是他和妻子相互鼓勵,行善積德,最終改變了他無子的命運,于辛巳年得子,取名天啟。在兒子出生之后,他將自己對命運的看法、對命運的理解撰寫成文,名為《訓子文》,目的在于教育袁天啟要時刻不忘行善積德,竭盡所能改變命運。 袁夫人對于兒子的教育也是功不可沒的。袁夫人賢良淑德,經常幫著丈夫做善事。如果了凡先生當天功德做得少,袁夫人就會提醒丈夫多做善事。袁夫人在給兒子做冬衣的時候,不用家里昂貴又保暖的絲棉,而是將絲棉換成便宜的棉絮,以便做更多的冬衣,給貧窮的百姓過冬。袁夫人行善布施的行為給袁天啟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塑造了積極正面的形象,逐漸影響了袁天啟的成長。 袁了凡的兒子通過其父母不斷的教導,行善遠惡,趨吉避兇,改造命運。袁天啟最后也不辜負父母親的期望,后來考中進士,成了gd省高要縣(今zq市所轄)縣令。 了凡四訓短小精悍,全書一共才11600多字,但字里行間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直到今天《了凡四訓》也是一本膾炙人口的杰作,他兼容儒家、釋家、道家這三家的思想,為世人揭示命運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