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大肆擴張-《晝夜潛行》
第(1/3)頁
莫杵榆給高壯士他們提供的是類似廂房的成排廉租房。
這也是計劃的一部分,眼下已經動工,但短時間沒法提供給高壯士他們,實在是排隊的人太多,修建廉租房的人還不是莫廣柱的隊伍,而是給老皮匠修作坊的外村隊伍。
莫廣柱主要負責莫杵榆這邊的建筑,也就是商業區,目前學堂已經修建完畢,一間教師室,一排教師宿舍,暫供四位穿越者居住,而兩間教室擠一擠可容納上百孩童。
目前河口適學孩童雖上百,但不是每家都舍得把勞動力放出來。
特別是外村家庭,覺得這就是荒廢光陰!
會算賬有毛用,錢多少,是你算一算就能變多變少的嗎?
目前榆哥的權力和威望無法強制要求,只能任他們自行選擇。
反正幾年后,沒知識的人很快就被逐步淘汰出河口。
那時候他借不淘汰一人的名義,強制每家每戶把孩子送到學校接受義務教育。
學堂落成后,印刷廠和程椗的雜貨鋪是同時開工。
程定這廝早就備好材料了,就等莫廣柱的建筑隊來開工。
目前莫廣柱的建筑隊已擴招到六十多人,但明顯還不夠,需要修建的地方太多,包括商業區的鋪路也暫時只能交給他們。
這活計畢竟累,雖工錢多些,但大家還是首選作坊。
因此廉租房是蓋好一排住一排,且都安排在了村西工業區。
這東西不是贈與,而是租,房東卻非大管事,而是屬于孫家產業,包括所有的地租都是要上交孫家的。
不過大管事很精明,他用莫杵榆的法子,自己把孫家的地給住下來,買建材,雇人工開發住宿區。
他的投入不僅于此,因為人口多了,莊里的食材遲早供應不上,必須擴建。
也正好,因為修了堤壩,他白撿兩百畝地,雖也屬于孫家,非他獨有,他也不占用,依然掛孫家賬戶上,算是為孫家做的一點貢獻,不然好處拿盡,必惹人恨啊!
為了盡早發揮兩百畝地的效用,大管事高薪聘請農蘆澤和朱天蓬協助他擴充菜地,開辦養殖場。
這二人,經過這兩三個月的考察,發現確實非一般人,他們對種植和養殖提供的方案與經驗,讓莊里的老農無不贊嘆,且這段時間里也一次次的驗證了可行性。
農蘆澤種的菜,是個人都能看出比莊里老農的都要出色,賣相好,產量還高。
朱天蓬教導的騸豬,這些日子來也見成效了,喂同樣分量的豬食,騸過的明顯比沒騸的體格大些,把所有抓起來稱重后,發現平均下來居然多了三斤,這才兩個月啊,一年下來不得十斤往上了。
平白多了十斤肉,給誰不要?
況且這騸過的豬明顯沒有未騸的腥臊。
再就是朱天蓬研制的飼料,不僅對豬有效,雞鴨同樣有效,而且他還在嘗試培育一種蛋雞,說投入不小,大管事聽后絲毫沒猶豫就撥了款。
如此他能不缺人嗎?
再者,還有鐘表呢!
鐘表量產難不是在于加工人手,而是大憨!
因為現在只有大憨鍛造發條,此物雖小,三娃又針對性的制作了加工器具,可始終還是一個人啊。
不過也就目前了,三娃已經讓榆哥把發條技術賣給大管事!
大管事不意外。
莫家這技術,他們掩不住多久了!
幾個月下來,各地匠人從連螺絲都不會擰,到現在隨意的拆卸組裝,早已輕車駕熟,就是這發條,沒幾個匠人能做好。
不是沒有仿制的,但仿制出來的多數維持太短,一兩個時辰就要上發條。
而莫家出品是越來越好,一天只要上一次。
不過同樣的,各地仿制的鐘表技藝正在進步。
莫家這技術,眼下不吐出來,再過幾個月大管事未必還需要!
當然,榆哥能賣最好!
起碼這項技術還是領先所有人的,等那些人仿制差不多了,他的鐘表也不愁賣,畢竟他的鋪子已經開了二十多家,貨雖然沒增加多少,但先開著,一來能準備在增產后隨時上架,二來,鋪子里的伙計也不是白請的,目前他們主要負責收購仿制的鐘表,研究他們的優劣一次對比,若發現有堪比莫家出品的發條,他也不會受制于人了!
可惜目前這些發條,還沒榆哥一半的好,精挑細選一個月下來,最好的就能堅持三個時辰,還不如榆哥的四分之一!
現在榆哥要賣,他能不同意嗎!
他已經準備好了一萬貫銀票,就等榆哥開價了。
“我不僅要錢。”
“你說什么?”
大管事凝視莫杵榆,不明白榆哥這話什么意思?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审旗|
修武县|
河曲县|
福清市|
丰城市|
兴义市|
郓城县|
雅安市|
海宁市|
大埔县|
抚松县|
宁化县|
韶关市|
夏河县|
沅陵县|
锦州市|
酒泉市|
绥滨县|
新宁县|
大连市|
上高县|
黄浦区|
宜丰县|
泰和县|
抚松县|
宝山区|
雅安市|
林州市|
浦城县|
土默特右旗|
平南县|
乌鲁木齐市|
乾安县|
晋宁县|
新乐市|
黎平县|
江津市|
延安市|
龙里县|
新蔡县|
淮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