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燒餅-《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第(2/3)頁
比起濰坊肉火燒來,唐植桐更喜歡吃博山的肉火燒,因為烤單面,帶有芝麻的緣故,也叫博山肉燒餅。
博山肉燒餅以焦莊燒餅為代表的,皮薄酥脆、外面一層芝麻,餡兒是純肉和蔥,使用傳統的焦炭爐子烤制,烤熟后出爐時香氣能散發很遠。
剛烤出來的燒餅配上一碗熱乎乎的糝湯,那滋味甭提有多棒了。
雖然博山肉燒餅也有禮盒裝,但涼食味道不對,哪怕是加熱后,滋味也不如剛出爐的好吃。
也許是上輩子的童年飲食印跡,唐植桐最饞的還是萊蕪油酥火燒。
萊蕪火燒最開始都是素的,只有面瓤,沒有餡,后來隨著飲食的融合,才慢慢有了帶餡的,而且名稱也從“萊蕪油酥火燒”變得五花八門起來。
有的叫萊蕪油酥燒餅、有的叫宮廷燒餅、還有叫皇家燒餅的。
叫啥不重要,能不能獲得老餮的認同才重要。
正宗的萊蕪火燒是起酥的,一圈一圈、一層一層的酥皮,一口下去,掉渣。
生活好起來時候,這油酥火燒肯定不是干吃的,要配點湯湯水水。
唐植桐認為與油酥火燒最配的是羊湯,有這種想法的不在少數。
雖然一般的羊湯店都會有火燒或者油餅出售,但老餮一般是從自己認為口味不錯的火燒店買上兩個,用方便袋拎著去自己認可的羊湯店。
跟老板要上一碗羊肉湯或羊雜湯,加上一勺羊油、或幾勺辣子、或額外加份羊腸、羊腦,然后美美的吃上一頓。
冬天來上這么一頓,渾身熱乎,夏天來上這么一頓,更是渾身冒汗,冒汗后就一個感覺——通透舒坦!唐植桐想念這一口,所以回家以后就準備和面,做燒餅。
在得知兒子打算做燒餅后,張桂芳還是很吃驚的,自家孩子自己最清楚,以前可從來沒有這一手,發出了跟王靜文類似的疑問:“你還會做燒餅?”
“去年在工地的時候跟人學的,不算難。”唐植桐一副輕描淡寫的模樣,盡量弱化難度。
然而做油酥燒餅沒這么簡單,前世從小看著父母忙前忙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平時沒少在里面摻和幫幫忙啥的。
油酥火燒講究用三合面,也就是用發面、生面和老面按一定搭配。
當年雖然已經廢除了糧票,但小老百姓家一般不會去買面,而是用自家或者跟鄰居家換麥子去磨面。
撈麥子、晾曬后去磨面,后面還有發引面、熟面、發酵面、拌面、混面團、揉面、化堿、面堿混合、接面等環節,非常繁瑣,也極為費力。
做好面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制備酥油,然后才是試面、搟面團、抹油酥、烤制。
干這個活,當天的面沒法當天用,一般都是提前一天制備面,第二天用。
唐植桐記得那時候一個火燒的價格只有一毛來錢,大概每個火燒只有幾分錢的毛利。
當時是90年以后,由于不方便說的原因,附近百姓手里沒錢,貴了沒人買,只能薄利多銷,父母起早貪黑,也賺不了多少。
打油酥火燒屬于勤行里面的白案,非常累,只能賺個辛苦錢,而且一般人壓根堅持不下來。
五冬六夏守著一個煤爐子,那時候極少有人安得起空調,冬天還好一些,夏天全指靠一個風扇,忒熱!
唐植桐將面醒發上,剛洗完手,大門口就有人喊:“唐植桐同志住這嗎?”
“你好,你好,我是。”唐植桐趕緊迎了上去,這是送煤的來了?
“你好,唐同志,我們是過來送煤的。這些塊煤給你放哪?”來的都是大學生,兩人負責一輛板車,五百斤塊煤,分了輛車。
“麻煩放這邊墻根吧,謝謝。”唐植桐早就有所準備,今天早上用帶回來的木柴圍了個圈,權當盛放塊煤的地方。
唐家有個獨立院子不假,但很多地方都讓過日子的張桂芳種上了白菜,能空出來的地方不多,為了不壓到白菜,唐植桐只能隔出個空間來盛放煤炭。
“好的,你這白菜長勢挺好啊。”大學生進來確定下位置,在看到白菜后,贊了一句。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州市|
呼图壁县|
石渠县|
余姚市|
华宁县|
喀喇|
阜南县|
赤峰市|
全南县|
宁德市|
长泰县|
克什克腾旗|
平顶山市|
乌拉特中旗|
周口市|
雷波县|
永顺县|
临泽县|
和平县|
太原市|
望江县|
芒康县|
遵义县|
合阳县|
富民县|
南郑县|
永州市|
德化县|
北京市|
平阳县|
微山县|
海兴县|
遂昌县|
咸丰县|
五寨县|
竹溪县|
高淳县|
泰兴市|
永康市|
曲松县|
长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