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遼軍大營。 天剛黑盡,昌黎城內兵備衙門,遼軍的各級官吏正在絡繹往來,搖曳的燈火昏暗,恰似孫承宗如今這番忽明忽暗的心情。 一名三十幾歲的中年男子快步趕來,卻是一名頂盔貫甲的遼東夜不收,在一名官吏的引領下匆匆來到孫承宗的督師案前,施禮參見。 “督師,灤州八百里加急。” “哦?” 孫承宗抬起眼眸,揮手示意眾官吏離開,待眾人幾乎走盡,只留下祖大壽一人,才是微微欠身,蹙眉道:“按說灤州戰事不該有加急塘報,說吧,是不是李順祖那個李家的娃娃,招惹了什么麻煩?” 那夜不收聞言一愣,嘆道:“督師果真廟算入神,是何帥囑咐小的,一定要將此八百里加急塘報,呈送到督師案前,請督師過目。” 言罷,他將一份壓著何可綱寧遠中軍小印的僉書塘報雙手奉上。 祖大壽上前接過來,微瞄一眼,便轉遞送到了孫承宗案前,邊走邊笑著問:“督師是如何知曉,這并非是何可綱所呈,斷定是那李順祖所呈?” 孫承宗笑了一聲。 “何可綱乃智將,尋常軍情再是緊急,也很少有遞送急報的時候,若是他從灤州遞送的急報,那便是灤州一戰我軍未能得勝。” 孫承宗說著,面露自信,目光銳利。 “不過本督對于灤州一戰有十足的信心,因此便不會是與何可綱有關,派往灤州的諸將帥,也就只有李順祖這個娃娃,是本督放心不下的?!? 說著,他笑吟吟拿起急報看了起來。 今日昌黎一戰,乃是雙方互相試探。 皇太極是在試探孫承宗有無決死之心,孫承宗也是在試探皇太極到底想什么時候走,在他看來,眼下各鎮援軍齊聚京師腳下,皇太極早晚是會走的。 昌黎一戰,看似聲勢浩大,其實雙方都沒有死斗,都是見好就收。 后金軍掠奪了昌黎,滿載而歸,孫承宗也帶領遼軍及時出擊,沒有給京城中那些文臣以抨擊的口實,順勢收復昌黎,又是大功一件。 孫承宗也知道遼東如今是靠著這些遼軍精銳把守,每一個都萬分重要,因此每一步都是十分謹慎。 在這一番番試探之下,昌黎會戰也就是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孫承宗之所以如此放松,是因為他已經猜到,這次皇太極退兵是真的要退了,接下來的遵化、永平等地,便如褪去衣衫的處女,隨意揉捏了。 但是隨著觀看急報,他臉上的笑容漸漸凝固,轉而變為驚愕。 祖大壽見此,也是神情逐漸凝重。 “督師何以如此?” 孫承宗越看,臉色越是吃驚,倒不是憤怒,只是吃驚。 “這個李順祖啊,真是不讓本督省心!” 祖大壽仍舊不明所以,上前一步。 “督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