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漕運改革的夭折-《督撫天下》
第(1/3)頁
“皇上,臣并不認為兩位中堂之言不妥。”戴衢亨道:“這折漕之議,一旦實行,確有增賦之弊,也定然與祖制不符。可這封奏疏來由非小,江浙四名督撫,這次竟然一同上疏,足見漕運之弊,已到了不得不有所作為之境!雖然其中利弊,臣不得盡數知悉,但臣以為,此奏疏并非臣有限見識所能決斷,臣請皇上將此奏疏公之于各部,待下次聽政之時,由各部共決此疏,此事事關江浙四督撫,事關大清朝一半以上的漕賦,皇上不可不謹慎???”
“是啊……”嘉慶也暗自嘀咕道:“且不論其他,岳起、阮元,都是朕悉心挑選的封疆大吏,這幾年在江浙,也各自有所作為。他們怎么可能毫無緣由的不顧朝廷體制,一并上疏建議折漕呢?只怕其中,也有他們的苦衷啊……”
“皇上,朱中堂到了?!边@時,原本在殿外守候的張進忠對嘉慶道。
“快叫朱珪進來?!敝飓曤m然升了協辦大學士,卻依然有戶部尚書之職,故而在這件事之上,嘉慶對他的倚重更甚于幾名軍機大臣。
張進忠忙喚了朱珪入內,這時朱珪也已經七十二歲,須發盡白,張進忠為他鋪好墊子,便即退去。依清制,太監不得聽聞軍政要事,故而如此。朱珪也在墊子上跪倒,對嘉慶與各位軍機大臣道:“皇上,各位大人,臣執掌戶部,對漕務也多有兼理,是故這份奏疏,臣也已細細看過,臣以為,這折漕之議雖算不得盡善盡美,卻也可以一試,旗丁水手之弊,臣籌劃多年,猶自難以根除,或許這折漕之議,能夠另有作用,也未可知?!?
“朱中堂,你先前的意見,可不是這樣的?。俊睉c桂反駁道:“之前蔣兆奎建議旗丁每人加折耗米一斗,可是在你這里被駁回了?。拷袢者@折漕之議,本也有加賦之弊,你怎得就變了主意呢?難道,是因為這四位督撫之中,阮元是你的學生,你和鐵保也有交情,故而你想徇私嗎?”
“皇上,慶中堂,臣絕不敢因私廢公。”朱珪道:“當年蔣兆奎上疏建議加耗一斗,已有加賦之實,但今日之事,卻未必如此。此次折漕之議,所涉及清赍銀乃是常賦,這是不同之一。而且董中堂所議加賦之實,在臣看來,卻并非必然,百姓從事耕種,手中有糧,但百姓卻不能自己造出銀子,若一味要求百姓輸銀,百姓迫于賦役,就不得不折價售糧,但若是讓百姓直接交糧,即便如今糧價,已經倍于康熙之時,但百姓也沒了折價之困,或許反倒更容易呢?還有,眼下江浙幾位督撫,均是立身清廉,為政頗有能名之人,并非庸才,江蘇岳中丞、浙江阮中丞,這些年查辦虧空,亦多見成效。這折漕改制,一在得法,二在得人,既然改制之人并無不妥,那或許他們也可以便宜行事,得保此次改制,有利無弊呢?”
“皇上,朱珪有偏私之嫌,此言臣不能信服?!睉c桂不為所動。
“皇上,既然臣與鐵漕帥、阮中丞確有舊交,這件事臣不敢擅自做主,還請皇上將此折下發各部大臣,日后集議,若是集議之后,各部大臣大多以為折漕之議不可行,臣亦無他話,到時候,便請皇上駁回此折?!敝飓暈榍蠊裏o偏,也只得將“集議”作為最后的辦法。
“皇上,既然此事事關朝廷四位督撫,臣亦不敢妄自決斷,臣同意朱中堂、戴大人之議,于聽政之時,議決此事?!眲嘀才c阮元有舊,但他和朱珪一樣清楚,這時公開支持阮元,只會被抓住把柄,選擇集議,是這時能幫助阮元的最好辦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荔县|
综艺|
靖江市|
大化|
岑巩县|
嘉善县|
呼和浩特市|
泰来县|
霸州市|
新龙县|
运城市|
孟村|
宁城县|
清苑县|
武宣县|
余姚市|
宜都市|
武乡县|
孟州市|
岳普湖县|
方山县|
海宁市|
肥西县|
华宁县|
墨脱县|
余庆县|
民乐县|
滨海县|
进贤县|
修水县|
高平市|
蛟河市|
辽源市|
龙海市|
新宁县|
和平县|
黄山市|
旌德县|
南和县|
喀喇沁旗|
信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