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是謀者。” “這不廢話嗎?不然你覺著袁安那豬腦子,能想出這么一手?我跟你講,他遷都滄州,那里都是保皇的老世家,算是選對了。得了個好幕僚啊。” “嘿嘿,天下五謀,你的那位東屋先生,也上了榜的。” 徐牧微微淡笑。 如今的徐家軍,賈周便是他最大的助力。 “小東家,有無想過。有一日占了蜀州,要往哪兒打?你的東面是起勢的俠兒軍,也算得你的盟友。” “莫非說,你要往北打涼州?涼州那邊,當初可是小陶陶的擁護,三萬邊軍,便敢借二萬的兵力入內城。” 徐牧搖頭,“暫時沒有太大的打算。” 常四郎努著嘴,“好歹是個要起勢的小梟雄了,你還給我藏著掖著。” “嘖,老子第一次見你。你還在李府,為釀酒的糧食,愁得不要不要的。” “我這一轉眼,你便起勢了。” 徐牧想聽出話里的味道,但終歸沒有聽出。 “這一趟入蜀,你替我尋幾個造船工匠,那種造斗艦船犁的,內城的傻子們,動作太慢了。” “常少爺要造船?” “有這個打算。好歹有條紀江,借著江勢打幾場,還是很舒服的。” “無問題。” 韋家肯定不能選,余下的一些造船工匠,還是不少的。 “先前的時候,小朝堂派人去了廉勇那邊,想破格擢升為定邊將。”常四郎語氣憤憤。 廉勇,本就是常四郎安排,用以提防北狄,守住河州。 與袁安的小朝廷無關,與大義有關。 “后來呢。” “廉勇沒鳥他們,托人給我帶了一句話。我尋思著,這名老將的心底,也該明白了一份道理。比起山河破碎,這威儀盡失的帝室朝廷,已經不算什么。” 常四郎并沒有說錯,當初袁安不救,朝堂不救,許多的定邊將也不救。只有他和常四郎,再加上老將廉永,守住了開春北狄大軍的攻勢。 “我的大少爺,廉老將軍,到底說了個甚?” “他說,戎馬半生,不忘國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