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詩文并不復雜,只要對詩詞稍有研究的人,都基本上能夠讀懂。 而現場大部分人都會詩詞有些研究,所以大部分人都能夠讀得懂,只是大家對“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一句,有些不大理解。 “如果我所想不差的話,這應該是兩個典故。‘閑來垂釣碧溪上’說的應該是,姜太公垂釣于渭水碧溪,周文王訪賢的典故,這個典故我很熟悉。但‘忽復乘舟夢日邊’是什么典故?我卻是不知道了。”有觀眾如此說道。 這也代表了大部分的觀眾,他們知道這一句是用典,由于《封神演義》的巨大影響力,大家都知道前半句是關于姜太公的典故,但后半句是關于誰的典故?卻是不知道了。 大部分觀眾不知道,但王倫、林如峰等少數人卻是知道,他們主動替現場眾人解惑。 這是關于夏末商初一位傳奇人物,伊尹的典故。 “忽復乘舟夢日邊”是說,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后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 伊尹,原名伊摯,夏朝末年生于空桑,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為氏。后被商湯封官為“尹”,也就相當于后世的宰相。 所以,后世將其稱為伊尹。 伊尹是商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還是醫學家、中華廚祖,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帝王之師,且長壽,逝世時已經百歲高齡。 他用一個世紀的時間,鑄成了自己的傳奇一生,被奉祀為“商元圣”、“廚圣”、“烹調之圣”。 伊尹出生貧苦,相傳父母都是奴隸,父親是個既能屠宰,又善烹調的家用奴隸廚師,母親則是居于伊水之上采桑養蠶的奴隸。 而關于伊尹的出生,還有一段傳說故事。 《呂氏春秋·本味》中記載:“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嬰兒于空桑之中,獻之其君,其君令烰人養之。” 這是說伊尹的母親在生他之前,曾經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神告知她,“臼出水而東走,毋顧”。 意思就是告知她,臼內將有大水涌出,讓她趕緊向東邊逃走,但不準告訴其他的人。 第二天,伊尹的母親果然發現臼內水如泉涌,善良的她沒有聽從神的警告,而是通知左鄰右舍一起向東奔逃。 大家逃出20里后,回頭看時,發現之前的地方已經成為了一片汪洋。 伊尹的母親救了所有的人,但卻違背了神的告誡,因此遭受到了懲罰,她的身子化為了空桑。 空桑,一個傳說中的地名。 伊尹的母親化為了空桑,她腹中的胎兒便跟隨著出生,置于空桑之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