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水滸傳》完結了,拋開讓人遺憾,并不美好的結局暫時不談,整部作品的故事是轟轟烈烈,又極為精彩的。 林沖、魯智深、宋江、武松、李逵、史進等人物形象,也是極其鮮明的。 關于《水滸傳》,無數的書迷們在網絡上議論紛紛,眾多的名人名家們,也陸續在微博上發表了相關的點評。 沈從寫道:“李凡先生的《水滸傳》完結了,這部作品的影響力,注定會極為深遠。全書以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通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經歷,描寫出他們由個體覺醒,到走上小規模聯合反抗,到發展為盛大的起義隊伍的全過程。 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塑造了農民起義領袖的群體形象,深刻反映了當時背景下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 由于起義領導者的二重性,和思想的歷史局限性,在起義事業登上巔峰之時,選擇了妥協、招安,最終葬送了起義事業。整部通過宋江起義的失敗,客觀上總結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毫無疑問,《水滸傳》已經成為了絕對的經典。” 岑庚寫道:“《水滸傳》是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作品,有著非常高的藝術成就。其中,最突出的藝術成就,當屬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整部作品至少塑造了二、三十個,個性鮮明的典型形象,包括宋江、魯智深、林沖、武松、李逵、公孫勝等等。 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每個人物的性格都不相同,作者李凡非常善于把人物,置身于真實的歷史環境中,扣緊人物的身份、經歷和遭遇,來刻畫他們的性格。《水滸傳》,一定要細細的品讀,多讀幾遍,你才能發現它真正的魅力。不讀《水滸》,不知天下之奇。” 鄭潔寫道:“看完了《水滸傳》,它的結局的確讓人唏噓和遺憾,我們暫且不去談結局。我們先來說說這部作品的整體,全書幾乎沒有什么具體的社會環境的介紹,但通過對各階層人物,及他們之間的關系描繪,一幅北宋社會生活的圖景,便非常逼真、非常清晰的呈現在了我們面前。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以及受壓迫人民“撞破天羅歸水滸,掀開地網上梁山”的愿望,則是組成這幅歷史圖景的經緯。” 余秋寫道:“《水滸傳》,情節曲折動人,矛盾沖突尖銳激烈,一個個場面的展開,一處處細節非描寫,便一步步將整個事件推向高朝。在這里,我要感謝一下央視電視劇頻道主任王進,如果不他邀請李凡與央視合作,我們或許無緣看到《水滸傳》這樣經典的作品。同時,我們十分期待央視電視劇頻道,即將開拍的《水滸傳》電視劇版。” 白易寫道:“《水滸傳》的結構是縱橫交錯的復式結構。梁山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縱貫全篇,其間連綴著一個一個,相對獨立自成整體的主要人物的故事。這些故事自身在結構上既縱橫開合,各盡特色,又是整個水滸故事的有機組成部分。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全新的創作模式。而且,極為的成功。” 柳元寫道:“我們讀《水滸傳》,既是在讀梁山好漢們起義的全過程,也是在讀一個又一個相對獨立的故事。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不斷,一個又一個英雄人物層出不窮,讓人目不暇接。整部作品塑造的經典人物,又不僅僅只是梁山好漢們,還有像武大郎、潘金蓮、西門慶等人物形象,雖然筆墨不多,但同樣極為的鮮明,讓人無法忘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