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隊伍已經出發,眾人一邊說笑,一邊沿著通道,向著劍門深處行去。 其余散在四處的人見了,也連忙跟在隊伍后面,浩浩蕩蕩的足有上千人。 而這,顯然還不是今天會去到詩會現場的所有人,其余還有一些人,此時也正在從景區內其余不同的地方,趕往詩會現場。 李凡、韓忠、白易、柳元、言牧、莫白、杜風等人,也正在人群當中。 眾人一路前行,但見四周山勢險要,懸崖峭壁如刀削一般,壁高千刃,一眼望去,頗有些目眩頭暈。 峭壁間,偶爾傳出幾聲猿嘯,在山谷間久久回蕩。 古時入蜀,便是在這些懸崖峭壁間,鑿山巖,架飛梁,搭棧道,當真是極其艱難。 雖然那些棧道很多都已經消失在歷史的塵埃里,但卻并不影響眾人的紛紛感嘆。 在前行的過程中,隊伍也越來越龐大,很多從其它地方而來的人,紛紛加入到隊伍當中。 等隊伍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已有上萬人之多。 而目的地便是真正的“劍門關”。 劍門關,劍門關,自然便是一個關口,一個天然形成的奇險關口。 劍門關,于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天開一線,形成于白堊紀,是世界罕見的城墻式礫巖斷崖丹霞景觀,底部最窄處僅50余米,是自然形成的天下第一關隘。 “李凡先生,我聽說這‘劍門關’的名稱始于唐朝,不知道是不是這樣?”李凡身旁有人問道。 李凡笑笑,說道:“這種說法倒也不算錯,根據史書記載,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此壘石為關,稱為‘劍閣’或‘劍閣關’,到了唐以后,一般便稱之為‘劍門關’了。” 韓忠接口道:“不錯,當年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便是在此屯糧、駐軍、練兵。又在此砌石為門,修筑關門,派兵把守。后有魏軍十萬精兵進取漢中,直逼劍門關欲奪取蜀國,蜀國大軍只用了三萬兵馬,便將十萬魏軍抵擋于劍門關外。” 眾人聽得韓忠這樣說,無不心中一驚,這些歷史他們大多并不知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