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奔向音速 2月1日,虹橋機場。 一群混雜著不同膚色面孔的精英站立在停機坪上,為正在被牽引出機位的c832客機鼓掌喝彩。 這架飛機昨天從蓉城飛到魔都,值得一提的是操控他們的都是美聯航飛行員,他們將又從這里直接飛往大洋對岸。 這架注冊號n755c1的客機是第一架對外出口的c832,也是阿美航空公司從國內采購的第一架大型干線國產客機,意義相當重大。 當然他們還是不太相信一家初出茅廬的航空公司能有如此設計功力,就算是有xap與一家軍工聯合體的參與,可大客機的設計經驗與技術水平并不直接掛鉤。 如果內容出錯稍后用瀏覽器嘗試閱讀! 謝潑德:“沒錯,信息化的時代需要速度,是三倍于音速的高速,從此以后人們再也不需要在洲際航線上睡覺了。” “c832只是我們合作中邁出去的第一步,在未來,航空業真正的新星是c1000和3707。 謝潑德說的是自己的真實感受,雖然同意還被迫采購了一些客機,但阿美絕不會放棄在其他方面找茬,在美聯航派出機組熟悉飛機的時候就讓波音、洛馬等老牌公司派技術專家過來,以安全檢查為由,專門想辦法在飛機上面挑刺。 甚至據美聯航來受訓的飛行員說,如果真遇到非常麻煩的惡劣天氣,一定要相信自動降落系統,因為這架飛機的系統可靠性甚至比絕大多數飛行員還高。 這著實讓兩架航空巨頭起了很大的興趣,暗戳戳地打算好好研究一番三進制的電子系統。 這批芯片的第一批用戶就是客機,用來滿足電傳飛控需要綽綽有余,完美地通過了faa設下的各種苛刻測試。 第一批可供出口的機型中有9架c832和14架c822,分別交給六家不同的航司,阿美占三家,東南亞地區兩家,歐洲航司一家。 謝潑德先生,我想我們該讓公眾知道什么才應該是21世紀的旅行速度了,40年前人們需要十多個小時跨越太平洋,如果現在還是一成不變就太讓人失望了。” 加上安德羅夫以及神似安225的安1250,他們深刻懷疑露西亞失心瘋賣了大批航空技術和專家,這才能勉強說得通。 除了電傳飛控本身就需要大量飛行經歷來考驗可靠性、測試難以看出更多問題外,更重要的是c832和c822的電傳飛控統一以三進制電子技術為基礎,根本不好以傳統經驗評價。 然而令這些技術專家意外的是,不管是c832還是c822的機體設計都相當成熟。 謝潑德恭維讓曾祥冬和安德羅夫都有些受用,不過之所以波音派人在這里,自然不是簡單的為了祝賀飛機交付。 只不過按照當時的協議,出口型客機的除冰器、起落架、舷窗等一些非核心部件都承包給了國際公司,雖然c832采用的零部件設計并不特殊,但也用了半年才集齊零部件,組裝起了這架“國際化”的大客機。 如果說機械方面勉強還能雞蛋里挑骨頭,想辦法弄點可有可無的缺陷以外,電控方面這些專家則完全沒有點評的地方。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