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洞三,再檢查一下油表。” “是!” 兩輛串聯起來的拖車已經緩緩將騰云號空天飛機拖到了跑道起點,機艙內的四名宇航員正在快速地進行著飛行前檢查。 “騰云”工程最開始只是空天飛機的代號,航天局早在兩年前開始就在醞釀其他的新一代航天器,按照原世界線將會在明年總結成“五云一車”。 “飛云““快云““行云”“虹云”“騰云”“飛車”,前四個含了長航時無人機、飛艇、衛星在內的近地軌道信息網絡。 后面兩個則是新一代運輸工具,“騰云 ”是空天飛機;“飛車”是時速4000公里的超音速飛行列車,將使用電磁加速以及真空管道技術,作為質量投射器的前置預研項目。 現在“騰云”已經被三院和新遠聯合承接下來變為現實,“飛車”還在等待電磁技術的前景徹底確定下來,但今年也差不多了。 騰云工程驗證機制造完畢,馬上就到了命名環節,經過商議后將前六架命名為001號“騰云”、002號“瑞云”、003號“流云”、004號“逸云”,005號“飄云”,006號“破云”; 其中“騰云”和“瑞云”分別交付給航天局和新遠公司,3號到6號機將交付軍隊。 下一架制造的是003號“流云”,采用軍民交替制造交付的方式,前面三架中先保障航發委的兩架。 “流云”的部分零件已經開始生產,而第一批最后制造的“瑞云”基地將會自己進行優化,并且將更多的關鍵零件采用自產,速度更快質量也更可靠。 不過雖然騰云號交付對象是航天局,但實際上卻擔任了首架飛機的眾多測試和驗證任務,三方都會密切參與進來。 就比如駕駛001號機的四名飛行員配置就說明了這一點:指令長兼機長是軍方培養的現役飛行員,副機長是基地的宇航員,另外兩名飛行工程師分別來自于航天局和軍隊。 那兩名來自軍隊的機長和飛行工程師都是在去年騰云工程正式確立為空天飛機后,軍隊內部就開始爭論駕駛員的問題。 這就和阿美與露西亞紛紛成立空天軍一樣,并不只是簡單改個名字,更是代表了未來的主力軍種和發展方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