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b級基地。 激光實驗室獲得了“報廢”的探索者七號控制權,將其停在一片高地,以方便激光的瞄準。 從38萬公里之外在一個以相對幾公里每秒運行的物體上發射一束激光命中,這其中的難度差不多類似于十公里外打高爾夫一桿進洞。 千鈞棒一號一直未停止在太空的測試,這是最遠的一次,目的是測試其定位與觀瞄系統的極限,這個距離的攻擊甚至不能用機械結構去調解光線的偏轉,依靠的是棱鏡發射角的微小變化來進行瞄準。 同時還需要月軌與近地軌道衛星的密切配合,先得提前矯正原子鐘,然后不斷測定誤差極低的精確軌道,才能為千鈞棒一號提供正確的指引。 7臺激光器激發的光束需要約1.2秒才能抵達月球,激發時間不超過0.9秒,當它結束攻擊的時候光子還需要9萬公里才能抵達月球呢。 在紅外遙感衛星的視野中,已經進入陽面的月表溫度從140度到200多度不等,目標區域溫度接近180噸,但在那一瞬間,約有30平方米的區域短暫地升高到了500攝氏度以上,就像是潮汐中的一朵浪花,轉瞬即逝。 約3米直徑的光斑只覆蓋了探索者七號的半邊身體,誤差約1.5米左右,讓暴露的那一部分軀體持續了近7秒的過熱,多個傳感器信號離線,發回來了大面積的錯誤,但天線部分完好,暫時沒有斷聯。 跨越38萬公里,在控制系統精妙的調解下光斑只擴散到了3.1米直徑,偏差1.5米,也就是50%命中率。 對于初號機的千鈞棒一號來說,這個結果已經相當令人滿意。 趙曉文滿意的給千鈞棒一號的實驗進程畫上了句號,過去的三個月里激光實驗室就好像拿到紅外線筆的小孩,看到什么都想照一下。 一顆不太重要的經緯備份衛星?摧毀,反正一發五號火箭就能補十幾顆;偶然發現的太空碎片?照,清潔一下近地軌道;某國的廢棄衛星?免費處理。 千鈞棒的79次試驗中一半是以地面為目標,另一半就是各種太空能找到的小玩意,現在終于能夠消停下來了。 …… 哈薩克,拜科努爾。 米克林·葉甫根尼和亞歷山大·馬克西莫維奇一起站在尤比雷尼機場旁,前者拿起望遠鏡看了一眼天邊,皺了皺眉。 “差不多應該是時候了才對,怎么還沒到?” 亞歷山大:“要相信我們的自動控制技術,‘颶風’的助推器可是個大家伙,而且要盡可能平緩著陸,計算機應該還在盤旋?!?br> “颶風”,也就是能源二號火箭項目復活也已經有三個月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