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金星的大氣層很特殊,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氮組成,氣壓和質量達到了地球的93倍左右,巨大的壓力導致二氧化碳被壓縮為超臨界流體,形成了另類的海洋。 而在金星大氣的0到6千米高度,大氣成分主要卻是約1%的氧氣和78%的氮氣,幾乎與地球大氣相同,可以讓人類直接呼吸。 加上這個高度以下是超流體二氧化碳,理論上可以使得建筑物“漂浮”起來,建成一種構型特殊的殖民地。 所以在科學家們眼中,金星除了經常伴隨1級大狂風和硫酸腐蝕外,殖民可行性不亞于火星,聯盟才會在上個世紀一連發送16個金星探測器,其中10個完成了軟著陸。 肖岡田認為金星的重點研究目標就是那1km厚度可供人類呼吸的大氣,所以進入金星的探測器也不是普通著陸器,而要具備一定的浮空探測能力,乃至于實現飛行,最好還能采樣返回。 這就需要能夠在惡劣環境下長期保存燃料的可靠常溫液體發動機,也就是高性能的“毒發”。 眾所周知,謝廖夫究極討厭毒發,所以c系列研制工作交給了郭申單獨劃了一塊地,研制能在金星那變態大氣中多次啟動支持探測器四處亂飛最好還能送回來不少樣本的強勁發動機。 其實nape也能行,但那個實在太貴了,一臺發動機就比金星探測的總預算還高…… 金星探測工程準備在4月發射,重點是大氣層內的探測器非常高端復雜,人類對目標地的信息掌握還非常有限,設計標準太模糊需要盡可能增加冗余,僅僅是像聯盟一樣工作幾十分鐘有點不太劃算。 而且金星探測窗口期也很難得,84天才有一次,也就是差不多0個月,4月份差不多是抓住了今年窗口期的尾巴,再晚就很麻煩了。 這個項目主要是肖岡田負責,謝廖夫現在的精力主要在新騰云工程上。 五個月前,謝廖夫對航發委說一年時間解決騰云工程的動力問題,也就是“廬山”發動機的量產計劃。 實際上謝廖夫對這個廉價入軌方案投入了極大精力,在目前所有的載人航天器中,騰云是最便宜的,幾乎是to在當前技術下成本與性能兼顧的極致。 現在,tp-,騰云工程的心臟,已經完成了量產版本樣機的制造。 單臺發動機質量140公斤,十臺并聯后可以通過部分油路管道共用再降低400公斤質量,氣尖狀態下可以輸出峰值7噸推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