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核動力版本的h2,也可以稱為h2n(n為原子動力首字母),用途非常多元化。 首先是預想中的地月往返,當初因為nape的超高指標基地對能否按期完成信心不足,所以h2n是xn90飛船的后備,可以直接從地球發射執行登月任務。 第二就是和h2m一樣,輔助進行前進號空間站的建造任務,這個任務上除了動力不同與h2m完全可以發揮同樣的作用。 第三,就是設想的無人太陽系內運輸工具了。 h2n地面最大起飛質量是135噸,實際上如果在太空中繼續裝載貨物或者外附載荷艙可以達到180到300噸的質量,由三臺a100推動的話只需要50噸燃料就能前往火星。 這也意味著它可以飛往金星、木星、土星、水星等等很多個行星,執行這些任務時不載人的話可以將20噸以上的載荷(探測器)送過去再飛回來。 由于可以進入大氣層,它還能在地球上完成最完備的整修,在近地軌道添加燃料后源源不斷的服役。 比如未來的火星貨物運輸任務,就可以用中小型的廉價發射方式將貨物發射上去,再由h2n消耗一點點燃料就可以往返運輸,比起大型火箭經濟多了。 尤其是在真空中飛行根本不影響航天飛機最要命的機體結構,壽命極長。 三臺a100可以提供30噸的充裕推力,如果出發時質量是200噸,完全可以忽略火星與地球的窗口期,往返時間最長不超過200天,最短在120天左右,可以叫做“火星物流特快”了,消耗約25到50噸燃料,運輸最多100噸貨物。 50噸液氫差不多500萬元,如果能在月球批量制造液氫那么將它們送上太空的價格也很便宜,h2n太空飛行也不怎么需要機體維護,性價比高到嚇人。 當然,這種高強度服役還得經過嚴謹的試驗以后才能進行,核動力技術對于新遠來說也是極為困難的。 a100和nape都屬于未來技術,即使能在當下生產出來也需要極多的技術攻關,成本和產量都無法達到設計它們的年代應有的水平。 很多先進的加工方式這個時代并沒有能力實現,雖然通過半手工制造和增加成本的方式也造出來了合規的部件,但究竟能不能達到要求的可靠度也需要長期的試驗。 這也顯示出了基地的局限性:隨著掌握的技術更加朝前,即使基地的加工水平在世界上都屬于最先進行列,依然會感受到困難。 所以即便是現在,青山基地在已經開始nape樣機試制的情況下都不敢保證一定能順利在預計時間之前完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