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所以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經濟問題對嗎?” 謝廖夫自言自語了一句,這種情況對他來說經歷過太多了,很容易就接受。 實際上新遠的財政狀況他也非常清楚,“山?!闭乒苤逻h的一切秘密,高管都能查詢到每年真正的收支狀況。 整體而言,新遠宇航動力實際上處于收益勉強過得去的狀況,其他組織占比最大的研究經費對于基地來說不花什么錢,但因為要融入社會,各種支出還是不少的,況且新遠對供應商一向比較大方。 旅游航班的收入還算可觀,差不多能維持日常運轉,但衛星發射訂單比較少,首先國際上的有各種因素比較難接,第二就是國內的競爭不少。 航天局現在有可回收火箭,好幾個民營航天依靠買買買也有,新遠的對外衛星商業發射合同都有意讓了出去。 航天方面的直接收入就只有旅游航班和賣一些零部件以及專利授權,日子還過得去。 真正的大額支出主要依靠的是新安汽車和黃河半導體,前者的2016年度財報還沒有出來,但在給新安保留必要的資金以后,給基地輸送100億以下資金應該是沒什么問題。 新安現在處于高速擴張期按理說都不該分紅的,而且只有基地需要資金,另一個大股東南方汽車還穩得住,它們更多的把新安看作后手以及新技術來源,并沒有著急拿錢的意思。 而黃河半導體以及掌握的三進制技術暫時還處于虧損狀態,但只要三進制生態建立起來必然是暴利行業。 加上基地掌握的技術優勢,在不影響經營的情況下樂觀預計以后也能每年拿到兩三百億的資金。 即使沒有,還有2016年度結算的100億獎勵研究經費呢,所以可支配的現金流現在還有200億。 不過要維持一個已經有8000多人的基地運轉每天花的錢也是個天文數字,還有各種建設計劃,只能說今年不會再新添什么大動作的情況下還算充裕。 50億投資的環月空間站,以新遠的速度卯起勁來三五個月就能搞定,最多不超過半年,是對支出計劃的極大干擾。 林炬成天往航發委跑,很多時候是在思考怎么擴大航天市場規模,先培養市場才能從中獲取資金。 太空旅游的熱度注定會隨著世界其他玩家的各種航天器服役慢慢降下去,有錢人也不能每年都豪擲幾百萬美元就為了上去溜一圈,這和買豪宅豪車不同,是實打實的花錢而非投資,過于頻繁也是消耗不起的。 培育市場也等于挖掘市場,這些愿意花幾百萬上千萬美元的富豪生意做完了就做能花一百萬美元、幾十萬美元乃至幾十萬美元的客戶。 資金每下調一檔,人群數目就會擴大十幾倍甚至幾十倍,這樣才能維持甚至增長利潤。 但這有個前提,必須先把整個航天業界的成本降下來,否則就是破壞市場成為業界公敵得不償失。 輸出技術、輸出成品并非為了做慈善,就好像發達國家對第三世界的各種援助,實際上也是為了先培育當地的消費力好傾銷工業品,在最高層達到壟斷地位,獲取最大的利益。 放眼到全球也一樣,不能展現出讓同行連尾燈都看不到、追趕都絕望的地步,反而要引導他們拼命砸錢并且市場化,先創造需求,再以此為動力前進。 如果把這些內幕公之于眾,恐怕外界才能理解新遠現在無時不刻承受的巨大壓力,為林總的忍辱負重感動吧? 林炬頗有些厚臉皮的如此想到,一時間竟然失了神,好半天才回過神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