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國自主研制的長征十號火箭于8月12日首飛,飛行任務后半段失利。” 當第二天的頭條新聞出來時,許多觀看了發射的觀眾都覺得很不可思議。 因為大多數人的理解中,長征十號既沒爆炸也沒偏移,怎么就會失利呢?明明是成功了啊。 而在隨后午間新聞對長征十號總師云洪軍的采訪中,后者只是頂著疲憊不堪的眼睛表示:“正在積極查找原因”。 實際上團隊已經初步確定,那臺f77關閉就是發動機本身的問題,與箭體無關,應該是六院的事。 而劉明路已經連夜飛回長安,從廠房里一次性拉出了4臺f77樣機,放在試車臺上進行測試。 8月13日晚上7點,劉明路陰沉著臉命令: “第5次1000秒長試車,開始!” 一個小時前,4臺發動機都經過了500秒試車,全程沒有任何問題,但劉明路馬上要求組織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又用最快的速度調來了液氫罐車。 這一次,在3號發動機持續運行了670秒后,隨著一聲爆響,發動機核心的渦輪泵葉輪裂開,高速運轉的破片直接將噴管打出一大塊缺口,發動機緊急熄火。 其余兩臺發動機的測試也立刻中止,原因顯然已經找到了。 劉明路只是遠遠地往發動機殘骸里面看一眼,就知道是自己想到的那個問題。 大推力氫氧發動機,還是太難了。 70年代初,航天局從當時現役的主力毒發f20上改出了f70氫氧發動機,正式化是隨后的f73,四燃燒室還不到五噸推力; 隨后是f75,單燃燒室8噸推力,用來給長征三號系列做上面級,再然后就是2002年啟動了f77項目。 f77的真空推力是70噸,是f75的八倍多,這么大的跨度,加上氫氧發動機本就是最難的那一種,使得研制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但14年的研制過程加上累計5萬秒的試車還是讓他們相信f77已經擁有足夠可靠性,哪怕這個數字實際上并不算多。 阿美航天飛機主發動機sse的累計試車時間可是超過了10萬秒才迎來首飛,所以f77的經驗不能用豐富來形容。 而且由于液氫分子小和溫度極低的特性,使得液氧液氫發動機的管路材料及加工要求非常高,恰好又在某些方面是航天局的弱項。 劉明路沉默了很久,然后讓剩下三臺發動機再進行1500秒超長試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