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曙光計劃開始,1972年到2015年,總共43年時間,關于登月有太多的爭論、太多的思考,一直遲遲沒有定下來。 然而在連續幾天的專家組會議后,當上級確信林炬不是在吹牛是真的有能力把人送上月球,也不得不以前所未有的嚴肅態度應對。 就算是被阿美、歐洲超過了都沒什么,但這可只是一家私人企業啊! 航天局根據新遠b級和c級基地的產能估算,新遠公司最早能在2018年的5月左右實現登月,所以上級幾經考慮后,要求將航天局載人登月的時間也提前到2018年5月之前。 航天局……答應了。 因為在討論的載人登月工程的過程中,上級決定對這個項目注入300億而不是200億資金。 31個月,50億美元,這是航天局有史以來單個項目最大的經費數額,但任務也頗為棘手。 長征十號可是起飛推力4890噸,重量3600噸的怪物,7枚長征二號f都沒有它重,是長征五號的四倍重。 好在除了發動機箭體技術成熟,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研制也將進入尾聲,登陸器、航天服都是小問題。 簡單的論證會過后,上級立刻召開了常務會議,對載人登月進行討論。 最開始,常務會提出了多方面的質疑,包括經濟性、安全性、必要性等多個方面,但上級只用一句話就壓倒了所有意見: 新遠公司有能力在2018年實現載人登月,而且他們得到了充足的資金,正在實施中。 如果讓林炬率先登月成功,那造成的沖擊他們無法想象,所有的因素都在這一條下被撇開,并且同意提前開展月球計劃,但是,搶在新遠前登月是不可妥協的前提條件。 …… 2015年9月21日,距離1992年9月21日過去了整整23年。 那一年,華國載人航天工程批準實施。 23年后的同一天,航天發展委員會召開發布會提前通知媒體,然后航天局發言人站起身,面無表情的宣讀稿子: “今天的發布會主題是:關于我國立即實施載人登月工程以及配套火箭和航天器計劃的重要說明。 基于我國國力以及偉大復興的使命要求,從國內航天產業發展現狀出發,政府通過了立即開展載人探月工程和月球表面科研站建設的計劃,代號2921工程,總月球項目計劃名稱:曙光計劃,由航天發展委員會論證后,使用正在研制的長征十號巨型運載火箭實施。” 臺下,各國記者聽完后都愣了一下,然后立刻沸騰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