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林炬聽到最后差點睡著,干脆離開讓這些工程師選個一天再說,反正他是打定主意要節省預算的。 一眾工程師吵來吵去,用了三天時間選擇技術,又拖到一周后,總結了份研究院的下一年度研制計劃表一起交上來。 購買的技術有:sc09智能控制系統、x32035三進制芯片技術,技術與k120同源的38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富氧燃燒循環500噸級液氧液氫發動機,20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90kn組合動力發動機、核熱火箭發動機、11米級巨型可回收箭體,一種測控衛星圖紙,一種大型衛星平臺等。 研究院的研究任務也隨著技術的豐富而大幅度更改: 新遠二號、三號將基于新發動機和箭體重新設計,由于科研力量大大提升,首飛進步并不會推遲; h1型航天飛機暫且不變,h2型上馬,h2將基于新到手的技術進行改進,增大發射重量到100噸,同時將強化外表嘗試舍去隔熱瓦,降低單位發射成本; 以x32035芯片以及sc09系統為基礎,吸收三進制計算機技術,研究商業化可能,進行人工智能預研; 通過系統技術,研制多種型號先進火箭發動機,包括液氧液氫、液氧煤油、液氧甲烷、大推力可復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從8噸到1000噸不等; 研制高度模塊化、通用化,直徑從3.5米、6米、11米的液體火箭家族,靈活配置發射任務; 研究起飛重量百噸以下的小型快速機動固體火箭; 開展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00到300噸的巨型火箭前期方案論證研究; 開展整體式空天飛機方案論證研究; 開展太空港口方案論證研究; 開展核熱火箭發動機改進項目,為深空旅行前期準備; …… 以上從系統購買技術的資金需要約30億,其余開展的研究計劃開支、人員擴張、技術培訓(購買技能卡)等多方面費用預計約三年90億,第一年投入約40億. 預計一年后新遠的固定人員將增加到2000名以上,將成為世界第一梯隊的太空公司。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