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是,或不是-《逆水行周》
第(2/3)頁
是不是不需要朝廷修路搭橋,改善民生?不需要興修水利、抗洪救災、賑濟災民?不需要操練軍隊,清剿賊寇、抵御外敵?
是不是說父母官可以不理事務,不體恤治下百姓生活疾苦?不用勸課農桑,不用教化百姓?
是不是朝廷應該罷銅錢,好讓大家把銅都用來鑄造佛像以示虔誠禮佛之心?
各種發難,不離一個意思:既然今世已注定,那么朝廷就不需要存在了?
一連串的問題后,傅奕來了個總結:這些問題,你們只需回答“是”或“不是”。
提問者一開場就把話題扯到這種地步,在場高僧還有信佛的官員,誰敢直接說“是”?
首先那些信佛的官員不敢這么回答,不然就是逆臣;其次,那些高僧也不敢這么回答,否則就是妖僧。
所以,他們眾口一致說朝廷行仁政是積德,和佛祖普度世人的做法類似。
天子勤政愛民是積德,父母官愛民如子是積德,官軍保護百姓是積德,官府興修水利、鋪路搭橋、贍養孤老同樣是積德。
只有今生積德,才有好來世。
所以,答案當然為“不是”。
面對回答,主張罷佛的官員又問:天子要勤政愛民,父母官愛民如子,官軍保護百姓,官府興修水利、鋪路搭橋、贍養孤老,是否該征收租庸調和商稅、礦稅?
只能回答“是”或“不是”。
很明顯,高僧們只能說(選)“是”。
于是第三個問題出來了:僧尼不繳納租(田租)調(戶調),不服勞役又不繳納免役錢(身庸),算不算是皇朝子民?
答案同樣只為“是”或“不是”之一。
沒人敢說“不是”,然而,回答“是”之后,傅奕等人的嘲諷來了:
這些人不繳納租庸調、商稅、雜稅,不服勞役、兵役,有何資格和守法百姓相提并論?有何資格享受官府的庇護、官軍的保護?
免(減)租庸調、勞役,必須是規定品級以上官員才享有的特權,當然還有科舉中選的讀書人(按減免優待制度實行),立下軍功的將士。
僧尼不事生產,不繳納租庸調、服勞役,不服兵役上陣打仗,不為天子分憂,憑什么享受這種待遇?
嘲諷之后,第四個問題來了:是不是百姓只需要剃度出家,或者為寺廟務工、務農,就可以免租庸調、勞役?
以明德元年來朝廷制定并實行至今的各種政策,這種問題,高僧們誰敢回答“是”?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桑日县|
旅游|
塘沽区|
红原县|
汉源县|
隆尧县|
全州县|
阳朔县|
论坛|
万源市|
太白县|
响水县|
黔南|
景德镇市|
东台市|
改则县|
长海县|
十堰市|
平凉市|
大洼县|
武宁县|
蚌埠市|
慈利县|
昭觉县|
延川县|
南澳县|
息烽县|
大竹县|
遂溪县|
新泰市|
通辽市|
怀柔区|
新兴县|
本溪市|
黄大仙区|
张家川|
永清县|
正定县|
克拉玛依市|
洮南市|
漾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