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條約-《逆水行周》
第(1/3)頁
午后,同州,行宮內(nèi)側(cè)殿,宇文溫坐在書案旁,仔細(xì)看著案上一幅素描圖,圖上畫著的是一處議事廳內(nèi)場景,上面的人員分列兩邊,各屬一國,左邊是周國官員及隨員,一邊是高句麗官員及隨員。
圖畫正中,是一個書案,有兩人分坐書案兩端,左邊是周國官員,右邊是高句麗官員。
兩人在書案上擺著的一卷長軸分別用印,周國官員們面色平靜,而高句麗官員們明顯面色黯淡。
看著這幅圖,宇文溫忽然想到了另一幅圖,眨了眨眼睛,端起茶,一飲而盡。
不平等條約,作為受益方來說,這感覺不錯。
冬去春來,如今是明德十一年春,就在半個多月前,周國和高句麗兩國官員經(jīng)過磋商,于浿水入海口處的海灣——浿浦,簽訂了停戰(zhàn)條約,是為浿浦條約。
條約內(nèi)容如下:
一,周國和高句麗停戰(zhàn),為期十年,兩國以鴨綠水為界,鴨綠水上游群山地區(qū),由粟末靺鞨、白山靺鞨各部自理,兩國不得派兵入駐。
周國釋放高句麗俘虜(貴族)及部分普通俘虜,高句麗為此支付贖金如下:金二萬兩,銀十萬兩。
二,高句麗每年送給周國銀二萬兩,海參五萬斤,昆布十萬斤,煤二十萬斤,是為“歲幣”。
三,高句麗每年必須按約定價格,從周國購入茶葉四十萬斤,布二十萬匹;周國會按照約定價格,購入昆布四十萬斤、煤五十萬斤。
四,高句麗開放浿浦為通商口岸,設(shè)邊市,允許周國商船靠泊,允許周國商賈在邊市做買賣,必須保障周人的人身安全。
四條內(nèi)容,前兩條還算正常,停戰(zhàn)、劃界、賠償、贖金,此為和約應(yīng)有之意。
但后兩條看起來有些奇怪,通商、定額貿(mào)易(強買強賣),給人感覺怪怪的。
對于宇文溫來說,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如果時機合適,提前開戰(zhàn)也不怕找不到借口,現(xiàn)在僅就條約內(nèi)容而言,真的不錯,里里外外充斥著“帝國主義”的氣息。
如果再來個租界、治外法權(quán),那就齊活了。
宇文溫如是想,看著這幅畫,暢想著條約簽訂時的場景,真想知道高句麗君臣看著這份條約,會是何種表情。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海县|
泸西县|
云霄县|
黄浦区|
江北区|
印江|
迭部县|
贵港市|
松阳县|
昆山市|
于田县|
巴东县|
淮南市|
安泽县|
延川县|
龙里县|
宝丰县|
金溪县|
长岭县|
沙坪坝区|
东台市|
兴义市|
香河县|
彰武县|
凤凰县|
景东|
克山县|
毕节市|
太谷县|
太康县|
满洲里市|
平阴县|
五大连池市|
太白县|
垣曲县|
虎林市|
开阳县|
抚宁县|
云南省|
江达县|
永兴县|